邛崃文化之怪状
作者 过路客
为了“抗日战争”躲高温,来邛崃城乡小住了几日,感受很深。邛崃空气好,山青水秀,城市街道整洁干净,市民素质高,这些都是无可挑剔的,是来了不想走的宜居之地。但是,有些见到的,听到的,又不得不让人啼笑皆非,和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又太不相称。甚至让人怀疑这是文君故里,是巴蜀古城吗?
几年前,华西都市报曾经登过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古城北街楹联无工对。我亲自看了,的确如此,真的有损于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声誉。
城里运拉圾的车箱上,印的是“醉美邛崃”。 醉美邛崃,难道是拉圾?小的清洁车的车箱上,印的是“临邛文君”。卓文君是清洁工吗?
在平乐古镇,有个很有名的“白沫江学校”,前几年还隆重庆祝建校一百周年,市上教育局领导也参加了。“白沫江学校”,白沫江是河名,是大学还是小学?是技校还是工读学校?
在市城君平大道上有座“成都建平学校”,成都是地名,建平是人名,到底是什么学校呢?
国务院下文要求规范文字,这两个学校的名字,又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难道主管规范文字的教育部门没有看见吗?
市城的黄坝大桥凤凰大道、文君街、北外去高速公路上,电灯杆座印的“文君故里”, “里”字印错了。
外面都知道才女卓文君,不一定知道个生僻难认的“邛崃”。卓文君是邛崃人民的骄傲,是邛崃任何不能代替的名片。为了卓文君到邛崃,在邛崃城就找不到卓文君的塑像,卓文君是什么样子?一问三不知,更不用说买卓文君的书。在文君井,是死水池、沽水井。门口宣传栏上写的文君闺房、书房不见了,连文君陈列馆也是成年锁着。一问,有人说卓文君从平乐私奔了。
卓文君真的没有文化的愚昧人,史记上明明是写的从临邛夜奔,为什么要说是从平乐跑的呢?这岂不是在给邛崃人脸上抹黑吗?真叫人费解。难怪在平乐镇有私奔码头,真叫人哭笑不得。兴致勃勃而来,灰溜溜地而去,岂不让人遗憾终生。
冉义镇的政府网上写的,在秦汉时期张若在临邛建城的地址在今之冉义。真叫人笑掉牙,太没有历史文化知识。这些,都是真的,不得不 让人想起没有水要修码头,邛崃水上丝绸的荒唐事。等等,难道邛崃没有人看见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