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71|评论: 0

[热点事件] 新高一关注▏大数据揭秘,新高考选科物理注定"没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高考改革越来越深入,浙江和上海率先改革,北京的改革计划也在逐步推进,现在在读高一及以下的孩子都赶得上这一波改革,家长们一时间乱了阵脚,不光是家长茫然,老师们也理不清,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一些真实数据,帮你们渡过难关!

一、到底是什么让你们开始乱选科?

相比孩子,家长和老师的思想往往会比较“功利”一些,也就是会更加关注出路的问题,毕竟孩子未来要面对高考这件大事儿,功利点儿也情有可原,那么选科跟功利的关系在哪儿呢?

1、选哪个科容易出好成绩。

2、选哪个科对报志愿有益处。

针对选什么更容易考高分,其实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希望知道答案,但是高中的各个科目都不算简单,只有相对容易得分,没有绝对容易得分的,所以这个问题暂时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于是家长和老师注意力都放在了“选哪个科对报志愿有益处”上。

小编给大家一些真实的数据:

浙江省的数据如图所示:
10.jpg
数据里显示,有一半多的大学专业不设置选考科目的要求,但事实上,这些不设置要求的大学往往都比较差一些,而44%的大学专业设置了选考科目的要求,往往都是比较好的大学的专业。

从数据里看,确实物理、化学占有科目的绝对优势,除物理化学之外,文科三个科目的差距不大。这是浙江省的数据,我们再来看看上海的数据。
11.jpg
从上海各高校的汇总情况看,本市37所本科高校2017年共设置专业(类)1096个。其中,提出3门科目要求的有281个,共有上图所示9种组合,涉及专业(类)主要有理学、工学、医学等。3门科目要求中最多的组合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有217个专业(类),再次是物理、化学、地理组合,有22个专业(类);2门科目要求的有85个,仅有物理、化学一种组合,没有其他科目组合要求,涉及专业(类)主要有医学、生物、化工、机械类等;1门科目要求的有75个,全部仅对物理提出要求,涉及专业(类)主要有工科、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类等;没有提出科目要求的有655个,涉及专业(类)主要有管理、法学、艺术等。

所有专业(类)中,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有415个,占专业(类)总数的37.9%;其次是化学,有337个,占30.7%;再次是生命科学,有222个,占20.3%;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分别为47个、41个、26个。
12.jpg
上海跟浙江执行的方式还不太一样,从结果上看,物理是绝对优势,化学地理其次,历史再次,然后是其他学科。

看到了这些数据,一些老师和家长就纷纷开始选了,绝对一定要选一个未来报专业选择多的科目,这样“优势大”!事实上真的应该如此吗?显然,这些家长和老师都错了。

二、真实数据暴露了真实问题

2017年高考,浙江省透露了省内选科报考的数据,结果让人惊讶。
13.jpg
所有科目中,当属“优势最大”的物理还有比较新颖的技术选的人最少,难道孩子、家长和老师们“傻”吗?这么好的物理为啥不选?那么多专业可以报考为啥不选?

1、物理是学霸的战场,化学是学霸的备胎

众所周知,高考的录取逻辑是分数排名,你选择了一个科目之后,必须要在同等竞争的群体里排名靠前你才能被更好的大学录取,物理是学霸的必选,化学是学霸的备胎,这两个科目本来就竞争极其激烈,盲目选择苦不堪言。

2、考试难度大,学习难度也大

理科中的物理化学相比文科而言,上手难度更大,想得到顶尖的分数也非常不容易,再加上竞争对手都很厉害,尖子生集中,更增加了高排名的难度。

3、能报考的专业多根本算不上优势

高考选科跟大学专业的对应关系完全是专业方向的对应,选物理能报的专业多也是因为工科专业类别多,但对于不喜欢理工的孩子,这些专业都不是他的好专业,文科的专业少但不代表这些专业没有价值,所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实力和理想选更加有意义。

所以,数据是真实的,更多的孩子并不会考虑物理这样的科目,更多的孩子也不会真的都爱理工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科,往往更有价值。

三、未来高考的积分方式存在“疑点”

举个例子,比如某校某专业要求选物理,一个孩子选的是物理+化学+政治(三个都不太容易拿分的),另一个孩子选的是物理+生物+地理(想必更容易拿分),那么在积分方式的调整中,这俩孩子谁更占优势还不好说。

这也就决定了,你一味地只看报志愿多少去选科,可能给自己选了一组大坑!因为你选的科目很可能组合起来不能给你总分优势!

尤其是对于中等的孩子,你们还要面对一半以上的专业不要求科目,那么总分成为了一切!

所以积分方式依然是“疑点”,目前不应该盲目地只根据报考多少去选科,部分老师给大家说的我的科目报考多所以优势大也完全是片面之词,有一定道理,但是综合到每个孩子身上,一定要单独考虑。

最后给大家一些其他省份的选科数据,仅供大家参考。
14.jpg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6选3组合的选课人数统计:
15.jpg
选科对高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层走班成为了未来教学的主流,根据学校的水平和条件,基本上未来会分化成四种模式:

1、全走班:语数外以及选考六科全走,这部分占全部学校的2%,实力最强。

2、大走班:语数外不走班,选考六科走班,占全部学校19%,前列的学校。

3、小走班: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优先三科成班,把学生优先固定;另一种是定二选一,按照两门成绩成为行政班,一门课程走班;占全部学校68%,普通学校。

4、不走班:学校固定套餐,学生选择,条件比较差的学校。

综上所述,单纯依靠未来报考多少选科是盲目的,一定要匹配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成绩极好的学霸,怎么选都可以;对于中等的学生,一定要考虑学科的优势、兴趣和未来就业的倾向去选择,并且尽量不要三科都选高难度;对于成绩较一般的孩子,更明智的选择是先保证分数。

新高一同学们,进入高中你们最担心的是哪科呀?不出意外,大部分同学更担心数学,如何利用暑期时间做好初高中衔接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准高一必看!

还没开始战斗就被干趴下去了

当新高一学生从初中兴高采烈地进入高中,开启一个新的个人时代,准备大干一场时,高中数学的第一章就干趴下很多学生,到必修一学习完后,躺下一堆了,部分同学上课就变成听天书了,这是在初中阶段几乎从未有过的。

照理说,高中数学的第一章就是集合相关的几个概念,为啥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函数部分听得还算明白,一做就不会,又是为什么呢?

这真不能怪学生,随着初中教材的几番调整、“瘦身”,很多内容初中都不要求掌握了,像立方差、立方和公式、二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只局限在二次项系数为1,不等式的常用解题技巧基本不要求了,而这些在高中数学中依然作为必须掌握的基础要求的,高中老师甚至也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不再教授,而是直接使用。

尤其像根与系数关系,在初中基本不要求了,而在高考中往往在压轴题中是必考点。然而,当我们翻遍高中数学教材的全部章节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高中教材中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难怪呢,很多新高一的学生一上来就被大棒给抡晕了,集合部分学不好是因为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复杂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函数部分不好学是因为含参数的二次函数啊!如果你很牛,超级有能力,你可以活过来,如果不是很牛,那你就只能在一口一口地呛水,能否再有机会喘过气来,就有点说不准了。

初中数学中留下了多处知识漏洞

正因为如此,特地将高中数学教材对学生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基础性准备要求和中考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详细的列出来,你可以仔细对照看你是否具备了列表中的要求,如果具备了,说明他很牛,如果没有具备,则需要赶快补上来吧,不然开学就有苦吃了。

希望大家把握好暑期的大好时光,好好查漏补缺,实现超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