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57|评论: 11

[草根·播报] 青城山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6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城山赋/冷林熙

          巍巍西川鼎胜,凛凛神州青城。幽幽天下名山,济济世界遗珍。
         座天府而接康藏,起高原而连昆仑。托雪域而生三江银流,聚云山而汇八仙尊神。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诗仙李白,他年盛赞青城。不朽写照,千古溢彩流光;惊世壮美,妙趣永存耐品。
        而今兴游天府,蜀都锦城西郊,古都胜地,观想悠然频频 。放眼眺望,青城仙山,脱颖夺目,视野憧憬,不禁又生满腔情思,难免问其究竟:”何以谓之仙山”?昔日亲游,赋诗感念为证:“山上山下,无处不幽不圣;前山后山,无时不绿不青;里山外山,无人不仰不敬……”。

       试看青山绿水,走兽飞禽;道观古寺,史传秘经;騒客墨宝,诗书画楹;晨钟暮鼓,禅意梵音;仙风道骨,远幻近影;隐居俊彦,民间高人;善男信女,中外佳宾。纳凉避暑,若鹜驱临;农家乐居,别洞天景;风味野菜,特异山珍;游山赏水,养心益身。观雾绕逶迤群峰,山戏缥缈烟云;探通天石阶斜道,幽深羊肠曲径;想清泉滴润心脾,彩瀑飞溅爽身;攀藤爬峭相视笑,悬崖躬行携伴紧;清风才住林涛,深涧又起鸟鸣。移步换景看不够,心旷神怡忘归程;诱煞诸君叹观止,年年重游难过瘾。青城奇幽赛仙山,偕与峨眉、剑阁,九寨、龙池,雪山 西岭。汇就川蜀之锦锈天地,华夏之绝世风景矣。
      夫, 如斯“天下第一名山,”又在都江水韵圣地,古城仙山,天造地化,风物通灵。孕长寿之城乡,兴灌溉之泽恩,皆得益于雪域之甘露,蜀人之德勤。自然、人文等,项项“ 世遗”冠美称。都江、青城,相得益彰共提振;旅游创最佳,百业赖兴盛。日新月异增辉煌。更上青山高楼又一层。





                                              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中国人文名家蜀都联谊会
                                              四川成都市锦江菱窠书屋
                                              2017年8月5日于菱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8-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遥祝早安!

发表于 2017-8-1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8-15 19:00
会写赋的人不多,能读或读得懂的人更少。反正我读不出个所以然。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7-8-15 19:00
会写赋的人不多,能读或读得懂的人更少。反正我读不出个所以然。

朋友客气了吧!,这新赋应该可以读的!住晚安!

发表于 2017-8-1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肉多骨少。
华丽有余。享受表皮
赋衰落的原因,前人用行动事实作了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鸡鸥歪 发表于 2017-8-15 22:14
肉多骨少。
华丽有余。享受表皮
赋衰落的原因,前人用行动事实作了回答

                                      我的辞赋覌 /冷林熙                        

                                           --- 何止写赋当警钟
                                                     孤斋僻阁风雨路,千古美文名虚徒。
                                                     我劝文昌爱百姓,不拘一格创新赋。

       始于先秦,盛于汉魏之辞赋文体,因兼具诗歌、散文之优势特点,而颇有写人、绘景、状物、抒情、咏叹、叙事、论理之妙能。其如诗如歌,高雅俊逸之风格神韵,使一些文笔大师声名远播,流芳百代,也让多少看官读者入痴入迷,千古诵吟。
       然而,也不无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人为的偏念等诸多因素,使辞赋的发展终难摆脱风雨飘摇的历史命运,而远不如同为古生古长的诗词戏歌小说那么百花齐放多而普广。其一时之历史兴盛,也只不过瞬现于区区蕞尔之宫院圣殿而已。乃至因为偏倡辞赋之韵律骈偶等古僻形式,而使中华文苑,还久久出现过从 三国到隋唐等“八代之衰”(韩愈语)的凋敝景象。
    笔者在成都从事家教写作和受聘开展文化旅游新兴项目创意策划,特别是探索传统文化同家乡新农村建设结合打造“中国辞赋之乡”,开展创新辞赋之写作实践期间,以成都及周边地区之山水风情、历史人文等题材,写下新赋文稿百余篇。相继有荣获首奖,入选辞书,和上墙、刻碑、登报之派用,并大多被“中华诗词论坛”,“中华风雅颂”评为精华文章。并被“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全部收入书库。特别是,当我将其发表于那些更多百姓读者的网站上,点击者多达数千、数万甚至十数万之时,则更增加了我推而广之,奉献大众,服务社会的期望与信心。
    尤其,惊见百姓大众,十之八九不知赋为何物。而常常囿于狭小业圈的作赋者,大多不论题材和读者对象,一味追深求古,盲目崇骈,偏于强化辞赋的“文学性、师古性、小众性”的旧时特点,而失于弱化它的“兼容性、记实性、大众性”发展需求;甚至只为求得学究专家之好评,争得赋赛之虚荣奖赏而寡喜,等等;(本来各种辞赋评奖只有专家而无大众参与就很值得商榷)而让唯尊“骚、骈、律之古赋,才为辞赋之正宗正品”之偏见一统天下。致不少作赋、读赋者,醉迷于古旧程式之作,孤芳自赏;而不知如此你推我促,使本来就命运孤寂而今虽稍有转机的辞赋,又随时面临重走与世隔离老路的严重危机。更不知,甚至还不愿看到,浅显而流畅的新赋,尤可亲近百姓,万家飘香,等等。正是这些,则更使我铁心坚毅,矢志不移,献身辞赋创新改革,不见辞风赋气之匡正而誓不罢休!
   为便于人们对辞赋的特点要义,有个比较容易的了解掌握,我对辞赋的定义试作一个浅显明白的概念性表述:那就是----凡有一定量分的铺陈、比兴、对偶、等古风新韵而文辞舒美以明显区别于绝、律诗歌和散文者,都可称之为赋!
    虽然,我也喜欢、欣赏、学写过古赋。也一贯主张今古各类辞赋并存相长。但为辞赋长足发展和相对广普的良知和责任所警示,我不得不历经万千反思而深切悟知:种种古赋,甚而形为绝美之作。作为专门家研究、收藏甚或用以借鉴一些好的元素而使辞赋之“创新不失谱味”则是无可厚非的。但它绝不是现实,更不是未来首当推崇、提倡的辞赋发展的适时主体与顺世潮流。正所谓“继承不可拘泥,不是复古”为佳之,更不能把承古强化为比古赋还刻板,比古人更加古僻!须知,我们的文章到底是写给今人和后人,而不是叫古人看的啊!
    我的家乡坛罐及别的成都周边地域均为古蜀,尤其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衍生之地,名胜古迹,先贤遗风,世代英贤人文情脉,多而厚重;当今发展,累累硕果,步步高楼,而未来之城乡统筹,改革推进,成都东南龙泉山东麓,川中丘野,又有“三湖一山”广阔地域之文化旅游,“天府新区”及新农村建设,更具天赐良缘,大好机遇,无与伦比。借以新赋华章,简明、畅达,鲜靓、生动之奇功,将“天府之国”,今日蜀都之骄人风貌展现于世,其玉溅珠烁,脍炙人口,异彩流光,动人情怀,自会有目共睹,不言而喻!
    作为辞赋之新篇习作,《蜀赋新篇》《赋韵天府》选了成都所辖及近邻之一市、一区、一县、一镇,一乡、一村、一坝、一山、一水等地域,特别是川西、川中、川南、川北城乡结合部之典型地区为题材集点。试想让古旧之辞赋不再束之高阁,孤守于幽深庙堂,学府书斋而得以继承发展,使之与时俱进,踵事增华,开一代平民文赋、散赋、语赋之新风,让其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成为助推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难题,构建西部发展高地强省,独一无二之“文化品牌”岂不快哉,乐哉 !
    恰逢中华文化更需大力发展之际,而以此书奉献给热心传统文化,有志于打造“中国辞赋之乡”的英贤、同仁们,让其大展身手,创出盖世功业,广施大善于万民,又是何等之至欣至喜之幸事也! !

发表于 2017-8-16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薪谢谢你,中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改重发!                                                                     

                              青城山赋/冷林熙

          巍巍西川鼎胜,凛凛神州青城。幽幽天下名山,济济世界遗珍。
         座天府而接康藏,起高原而连昆仑。托雪域而生三江银流,聚云山而汇八仙尊神。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诗仙李白,他年盛赞青城。不朽写照,千古溢彩流光;惊世壮美,妙趣永存耐品。
        而今兴游天府,蜀都锦城西郊,古都胜地,观想悠然频频 。放眼眺望,青城仙山,脱颖夺目,视野憧憬,不禁又生满腔情思,难免问其究竟:”何以谓之仙山”?昔日亲游,赋诗感念为证:“山上山下,无处不幽不圣;前山后山,无时不绿不青;里山外山,无人不仰不敬……”。

       试看青山绿水,走兽飞禽;道观古寺,史传秘经;騒客墨宝,诗书画楹;晨钟暮鼓,禅意梵音;仙风道骨,远幻近影;隐居俊彦,民间高人;善男信女,中外佳宾。纳凉避暑,无与比伦;农家乐居,别洞天景;独具风味野菜,名特山珍;再兼练功悟道,养益身心,济张生命;天下无二可寻。
       观雾绕逶迤群峰,山戏缥缈烟云;探通天石阶斜道,幽深羊肠曲径;想清泉滴润心脾,彩瀑飞溅爽身;攀藤爬峭相视笑,悬崖躬行携伴紧;清风才住林涛,深涧又起鸟鸣。移步换景看不够,心旷神怡忘归程;诱煞诸君叹观止,年年重游难过瘾。青城奇幽赛仙山,偕与峨眉、剑阁,九寨、龙池,雪山 西岭。汇就川蜀之锦锈天地,华夏之绝世风景矣。
      夫, 如斯“天下第一名山,”又在都江水韵圣地,古城仙山,天造地化,风物通灵。孕长寿之城乡,兴灌溉之泽恩,皆得益于雪域之甘露,蜀人之德勤。自然、人文等,项项“ 世遗”冠美称。都江、青城,相得益彰共提振;旅游创最佳,百业赖兴盛。日新月异增辉煌。更上青山高楼又一层。





                                              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中国人文名家蜀都联谊会
                                              四川成都市锦江菱窠书屋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