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溪海子在去往九寨沟的路上,茂县北部,据说那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和最大的地震遗迹”,1933年中国叠溪7.5级大地震遗迹,它极有可能是“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
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宽只有大约1公里,但是长却有10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两处接连而成,形如肠状。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
据当地人说,海子最深处有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2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有350多万平方米。
如果不是之前了解过有关的历史,很难相信这个美丽的湖泊竟然吞没过“近万条活生生的生命”。
在这个湖泊下,曾经有一个繁华千年的古城,在84年前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顷刻间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北纬32.0度,东经103.7度)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被摧毁。城东缝隙有个城隍庙,断柱颓梁,为全城唯一的残留建筑物,全城278间民房没有一点残迹可寻。地震造成的山崩,使岷江三处堵塞,成为三大“地震湖”。叠溪城对岸和龙池山上的龙池常年积水,风景秀丽,是叠溪八景之一,震后池水干涸。第三堰坝顶部厚约300米,高约100米,是三个堰最坚固、最庞大、蓄水最多的堰。三个堰使岷江断流43天,江水逆流20多公里。地震后45天,即10月9日7时,堤坝溃决,洪峰到达120公里外的茂汶县,直至距叠溪260公里的乐山县。
灌县水利研究会调查:全县共死1600余人,冲坏熟地4000余亩。当时的地质学家常隆庆统计了叠溪地震的损失情况。叠溪周围30里的山陵川泽,全部崩坏,方圆上百公里为重灾区,死6800多人。洪水溃决,又将灌县以上村镇冲没大半,死人达2500多。地震造就的两个大小“海子”保留至今,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镶嵌的蓝宝石,成为游人的一大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