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贫僧为什么总是强调一个人的人品人格,教导大家懂得感恩和付出?因为这些,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基;没有这些根基,一个人根本就立不起来,或者说就不配称为人。
就像一颗树木,具足什么样的根须就会有什么样的花果;比如一栋大厦,地基决定了其高度。
俗语说的“雨露不滋无本草,混财不富命穷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也是说的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善根福德不足,遇到再好的因缘也白搭,抓不住的,必须善根福德因缘同时具足才可以。福德资粮不具足者,即使一时侥幸成功了,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点,赶紧把自己不足的资粮弥补起来,那他这种侥幸的“得到”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而且连本带利吐出去!
因此做人处事也好,学佛修行也好,绝对不要有什么偷心贼心,那是没有结果的。
做人是学佛修行的基础,德行超卓方能道行高深,德行犹如绿树,道行恰似花果,没有坚实的绿树,怎么能托起沉甸甸的花果!道家的《道德经》也是如此说,先有德,才有道。
但也不能说要先把做人处事到位了再来学佛!因为如果不学佛修行,你又怎么可能真正的把人做好?连见地都没有,那纯粹是瞎子一个。
成佛的路就在脚下,就在现前;佛不在灵山,不在天上,就在当下你现实的生活中;在你的正直善良,公正无私;在你的急公好义,与人为善;在你的敦伦尽务,恪守本分,好好的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在你良好的修养、教养和素质;在你坦荡的胸襟、高尚的人格,宁可天下人负我、而我不负天下人的气度;在你心口如一、表里如一的诚实君子品格;在你时时刻刻懂得体谅他人、多为别人着想的通情达理……
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学佛就是做人,做人就是学佛。把人做到极致了,佛道也就成了!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