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从“从《看不懂的朦胧诗》”说起
求知者
我本人不学格律诗,我不反对学格律诗,但我也不学,也不会写什么朦胧诗。
我知道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构成了中国文学史。
诗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格律诗,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社会的发展,从文言文到了白话文的现代高度发展的社会,对于传统的格律诗,应该弘扬传承,但不主张一味不变地继承强调平仄,而让人感到古僻,约束了自由的浪漫,应该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
诗歌和文章,应该是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随着产生共鸣,在美的享受中得升华。如果读起来别扭,弄不懂字义和表达的情感意思,让人在猜谜语,那有什么用呢?
当今世界,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包容,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朦艨诗,是欧美西方流行的自由诗中的一个体裁文体。如普希金,沙士比亚、马雅科夫斯基那些自由诗,震憾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永世不忘。我国近百年来也产生生了许多田间、藏克家、雁翼、贺敬之、余光中的现代诗人,他们的诗至今影响着文坛。但他们的诗,让人一读就读,让人产生共鸣。但对于他们的诗,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是朦朦诗。
艨朦诗,我也曾多次尝试去读,但总感到弄不懂他们的意思。明明是一句话,却羞羞答答,吞吞吐吐,整了老半天还不知说的是什么。我不敢恭维,不知其他人读得懂吗?有人说这是西方的文化,难道西方月亮比我们的月亮圆?可能是我的文化水平低的关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