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态度,并不是看口头上表达“我是为你好”,也不是看给孩子多少钱;这些反而是最容易的。具体参考的指标,一是,花多少时间陪孩子,是否有耐心;二是,是否尊重孩子的意愿,帮助建立孩子平等的人格;三是,家长自己是否愿意学习,是否通过科学方式来指导孩子,是否有不断调整的能力。 假如这几条都具备了,即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别人的不一样,也不见得就是错的。 此前,武汉曾有一位“鹰爸”的报道也引起过争议:他带领4岁的孩子跑3000米,每天洗冷水澡。但具体看了这位“鹰爸”的方案之后,不少教育专家也表示认同。一方面,孩子确实喜欢、也接受这些方式;另一方面,这个路程正好是幼儿园与家一个来回的路程,小孩逐步从走路到快步走,到跑步,循序渐进;洗冷水澡,也有一个慢慢调试、变化水温的过程,孩子接受起来没有难度。这个“鹰爸”是有预先制定合适自家孩子的方案的。 目前还看不出乐嘉是对女儿用“成功学”来培养的。塑造孩子的品质,可能更重要。这没有问题。没有什么优秀品质,可以不通过吃苦就得能到。长途跋涉是一种折磨,那三四岁小孩天天练钢琴,难道不也是一种折磨吗?一两岁就背诗、识字、甚至学英语,不也是违反常规的儿童教育心理吗?后者众多,没有觉得不对,但前者众人就表示看不惯。这是双重标准了。 至于这些耐心、坚持、韧性的品质,应对挫折的能力,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训练得到,因人而异。我们没有条件的,不能盲目学习乐嘉,但观念,是可以接受的。 许多人会拿王朔对女儿的教育态度来跟乐嘉对比: 王朔说:“我干嘛不对她宽容?我干嘛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最坏也不过是我养她一辈子”。 他的意思是: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内在是否强大、是否快乐,至于外在的成绩、成功,并不重要。如今,他的女儿王咪健康成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过着平静的生活。看来,不求成功,似乎也过得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