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11|评论: 4

[你评我议] 乐嘉带4岁女儿徒步76公里沙漠, 这样的“狼爸”教育方式对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9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乐嘉带4岁女儿徒步76公里沙漠, 这样的“狼爸”教育方式对吗?



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

舆论场中的意见分为两派,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在折磨孩子。

其实,我在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是不认可这种做法的。毕竟,4岁的小孩,每天在沙漠中步行20公里,太过不近人情了,对小孩的健康也不利;这种坚强对于幼童来说太苛刻。但是,当我看了乐嘉连续多日的微博跟踪报道这次的行程之后,想法也发生了改变: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如果像乐嘉这样,有充足的医疗和物质条件的后援,又有他这样耐心的爸爸的陪护,不见得这种徒步对女儿的成长是件坏事。多年之后,灵儿回忆起这段经历,也是快乐自豪大于痛苦吧。

一般来说,我们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来自于常规。

在甘肃张掖高台县的沙漠徒步,这个活动要求团员四天走完76公里,平均每天要走近20公里。对于小朋友的小脚丫来说,基本上就是6万步。不要说是4岁的孩子,就算是大人,也是非常大的考验。灵儿当然吃不消了,脚上有水泡,腿上也长了密密麻麻的红疹。水泡挑破了包扎好了第二天继续走。而且,一到中午,灵儿也哭哭闹闹,因为平常这个时间她正在午睡呢。“爸爸我好困,爸爸我走不动了”,像这样的恳求,灵儿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好多遍。


b26c65aeaeec6f3a398cffe13174d9f8x528x287x60.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因为儿童机体各部分的功能还不成熟,从3—6岁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育特点看,骨骼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肌肉的纤维较细,易疲劳和受损伤。呼吸、循环方面,小儿的肺活量相对较小,呼吸频率比成人快。再加上孩子的心脏只有成人的1/3大,心脏壁薄,每搏输出量少。所以,儿童的身体对较激烈的运动、极需耐受力的运动,如长跑、举重之类的运动项目都不太合适。

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受伤”之外,还有一个是否会影响孩子的骨骼成长、韧带关节健康等长期问题。一般情况下,孩童不适用这么高强度的徒步。这也是乐嘉这次带女儿徒步沙漠引起争议的原因。

但凡事没有绝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乐嘉这次带孩子徒步,是参与一个活动;共同徒步的团队里人员众多,光是小孩就有十几个,一个跟灵儿玩得比较好的男孩也只有6岁,他在更小的时候已参加过类似的徒步活动了。队里有医生、有摄影、有补给车……而且从记录中来看,乐嘉与灵儿的沟通非常良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励着她;自己也一直陪在她身边。

这些因素,就证明了他的女儿在徒步当中能够得到足够的保护。万一真正到了有损健康的程度,乐嘉及随行人员也能够及时处理,不会造成伤害。

之所以不鼓励大家用这种高强度的徒步或跑步方式来训练孩子,就是因为这些客观的资源调配,普通人不可能具备。


b5c46e34daa850fbaa8eb24658f13698x1024x631x62.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嘉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

我和灵儿说“以后不带你去沙漠了”;她问“为什么呀?”;我说“人家说我对你不好,对你太狠啦” ;她说“为什么呀?人家是谁呀?”;我噎住了,“人家,就是知道我带你去沙漠的好多人呗”;她问“爸爸,那你认识人家吗?”;我说“那么多人我怎么认识啊”;她继续问“你不认识我们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呢,我还要去沙漠,我就是要去,就是要去”;我说“那你自己去吧”;她开始撒娇了,一边哭一边说,“不要,我要你带我去,爸爸带我去,我还要带球球和小刀一起去。”


edf9353fe0e0482c7f19286444c42519x987x750x109.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态度,并不是看口头上表达“我是为你好”,也不是看给孩子多少钱;这些反而是最容易的。具体参考的指标,一是,花多少时间陪孩子,是否有耐心;二是,是否尊重孩子的意愿,帮助建立孩子平等的人格;三是,家长自己是否愿意学习,是否通过科学方式来指导孩子,是否有不断调整的能力。

假如这几条都具备了,即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别人的不一样,也不见得就是错的。

此前,武汉曾有一位“鹰爸”的报道也引起过争议:他带领4岁的孩子跑3000米,每天洗冷水澡。但具体看了这位“鹰爸”的方案之后,不少教育专家也表示认同。一方面,孩子确实喜欢、也接受这些方式;另一方面,这个路程正好是幼儿园与家一个来回的路程,小孩逐步从走路到快步走,到跑步,循序渐进;洗冷水澡,也有一个慢慢调试、变化水温的过程,孩子接受起来没有难度。这个“鹰爸”是有预先制定合适自家孩子的方案的。

目前还看不出乐嘉是对女儿用“成功学”来培养的。塑造孩子的品质,可能更重要。这没有问题。没有什么优秀品质,可以不通过吃苦就得能到。长途跋涉是一种折磨,那三四岁小孩天天练钢琴,难道不也是一种折磨吗?一两岁就背诗、识字、甚至学英语,不也是违反常规的儿童教育心理吗?后者众多,没有觉得不对,但前者众人就表示看不惯。这是双重标准了。

至于这些耐心、坚持、韧性的品质,应对挫折的能力,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训练得到,因人而异。我们没有条件的,不能盲目学习乐嘉,但观念,是可以接受的。

许多人会拿王朔对女儿的教育态度来跟乐嘉对比:

王朔说:“我干嘛不对她宽容?我干嘛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最坏也不过是我养她一辈子”。

他的意思是: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内在是否强大、是否快乐,至于外在的成绩、成功,并不重要。如今,他的女儿王咪健康成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过着平静的生活。看来,不求成功,似乎也过得不错。


12304887486f6117129ad9bce0725feax960x1280x337.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王朔这种话没意义。不在意女儿读不读书,只是说给别人听的,不一定是他真实的做法;就像我们每个人都随口对外宣称我们从不努力、却在默默加班一样。另一方面,王朔自己是甩手掌柜,不代表他的妻子、他的女儿本身,她们其实在背后艰难地付出。

而且,适合王咪的教育方式,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在王朔的观念当中,认为女儿有没有出息无所谓,可以靠父亲养;但我的看法,正和乐嘉一样:女孩儿,同样要从小学会坚持、坚韧、坚强,敢于挑战、敢于面对和克服困难。

可以不成功,但要强大。


b29d9fce093c037d10bb56c3bedf7427x1000x750x183.jpe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