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我不是神在2005-6-12 22:43:00的发言:
成渝万的排名是刚解放时,那时万洲的经济还是很不错的,固然由于三峡工程的不上不下给万洲带来了很多弊端,导致国家和四川对整个万县地区投资的减少,其对万县地区的投资和全国平均投资相比只占其他地方的9,6%,318国道建设后几十年不改建,道路破烂不堪,就是修达万铁路还是全万县的人集资来修,当时万县地区的三区八县的人民全都出了钱的,重庆直辖后,渝万高速公路开工,达万铁路也竣工。没要老百姓出一分钱,库区产业空心化是事实,但对原万县地区的沿江县来讲城市建设前进了50年,加之国家对库区产业空心化给予了高度重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库区人民,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认为我是四川人,我只是对这里有些成都人那种老子天下他第一的行为看不惯,我赞成斑竹的说法: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成都的建设是牺牲了全川人民的利益集全省之力打造的,成都和重庆比什么嘛,还是那句话,有本事去和苏州比嘛
如果说成都是占有了省上对其它地区的投资的话,那么重庆就是占用了国家对省内其它地区的投资!
重庆为什么会一直都是四川最大的工业城市呢??不否认解放前它有一些工业,但那是小规模的,低档次的,落后的且最多只能算作是近代的工业,现代的大规模工业那时候在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存在.但是解放后国家在各个行业,各个工业门类上,对重庆都有大量的投资,这才造就了重庆这个所谓的西部最大工业城市,现在重庆的一些大企业,都是在以前国家投资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长安以前是五机部下属的一家军工企业,重钢则是原冶金工业部直属的十大钢铁厂之一,和攀钢是一个等级的,而国家对四川其它地区的投资,则是少之又少,多数是拜三线建设所赐,不仅项目少,而且门类单一,与地方经济关联度小,不配套,现在给地方经济造成了不少的问题.而国家对重庆的支持力度一直是空前的,1983年全国第一个实行计划单列,国家投资的项目纳入国家计划管理,同时又在全国第一个实行市带县政策,壮大了重庆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1997年正式直辖.但是重庆直辖,并不完全是由它本身的地位决定的,重庆虽然人口多,但直辖之前的实力相对成都并无什么优势,还有是因为三峡工程.所以说重庆直辖后国家给予重庆的首要任务是先发展库区,以弥补三峡工程对库区造成的影响,重庆的投资要向库区倾斜,其次才是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但是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否则不会有三峡库区去年投资仅增10.5%低于全市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的事情发生,楼主说以前老万县地区人均投资低,那么我请问,难道现在老万县地区的人均投资又能和重庆主城区相比吗?所以说,要让一个连自己所辖地区都无法发展好的城市,来发挥所谓的经济中心的作用,那是无法办到的,更不会令人服气.你说的库区一些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我认为根据发展需要,改造城市建设是必要的,但是不应该脱离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库区毕竟还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农村,且整个库区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很低,还有一些是国家级贫困县,不扎扎实实的解决好三农问题,却花几个亿去搞城市建设,再怎么搞,受惠的也只是住在县城里的那几万人,而居住在农村和乡镇的毕竟是几十万人啊!所以说,三峡库区的一些县城,从城市面貌上讲,可能与成都所辖县中一些城市面貌较差的县,如新津等都可以比一比了,但是农村的发展状况呢?人均收入水平呢?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呢?财政呢?这些也能比吗??所以说,政府搞的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要去相信,更不要去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