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全运会10米跳台女子单人跳水比赛中,里约奥运会冠军,本市小老乡,都江堰选手任茜失利,仅得铜牌,甚为可惜。
央视等媒体报道的标题为:X地13岁选手XXX在全运会上”力压奥运会冠军任茜获金牌”, 看到小编这样的措词,有些联想。
笔者看过直播,第三名比第一名分差不小,并非险胜,这是事实。但说成“ 力压” ,再重一点就成辗压了,撰稿人似乎透出某种莫名地快意,有点儿怪。
第一和第三之间还有个亚军,却被忽略。再一看,也是小丫,就明白其中奥妙。
估谙小编出于对新秀冒尖的鼓励,按惯例美言几句,或许语言贫乏,当下又爱说惊人语,也就对不住了,将曾经为国人争得的奥运荣誉桂冠作为铺垫,脚尖一点,标题飞升,亮瞎眼。
奥运会冠军不是神,也可能输,不足为奇。这并不能贬低任茜曾经在某项竞技体育上达到的高度;她现在也只十几岁,不免有缺失,可以批评,但要有热忱,不能让人感到寒心。
那新秀才13岁,心智远未成熟,即使表现上佳,也不宜过分吹捧。况且,这只是在国内比,并非世界盛会,据说是为下届奥运储备的,主意倒不错。
然而,天津不是东京,到那时,小X能否夺冠还是未知数。她还太小,更重要的应该是全面学习文化知识,增强运动技艺,树立健康自信而又平易谦卑的心境,方能成大器。
再说任茜,长高了,体重增加了,除正常生理变化外,是否训练有所放松,饮食少了些控制,不得而知,应该检讨。
对于这次失利要敲响警钟,但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因此消沉,妄自菲簿,看看师姐高敏,花游姐妹,她们是你学习的榜样。笔者相信,只要放下包袱,从零开始,咬定青山,意志坚强,就一定能够再获成功。
好像在某次访谈中,任茜露出过对二次发育的烦恼,这的确是个问题。
由于世界竞技体育的严酷性,我国又崇尚幼而学,在举国体制下,像体操、跳水等项目从几岁小娃娃就开始培训,十三四岁可望出成绩,这既是优势,也有弊病。
优势如高台跳水,高度都是10米。13岁的那位选手身高约1米5或不到,体重又轻,不足40公斤,若双手抱膝后滚翻三周半,完成后离水面尚远,可从容调整入水姿式,水花很小,容易得高分。
反观任茜,年龄比小丫大,已发育,看样子有1米6几,体重或近50公斤,同样空翻三周半,做个简单算术就晓得,要多占用空间约半米,离水面更近,瞬间很难控制入水姿式,有时水花就大,评分上又特看重压水花,极其吃亏,或者这也是任茜比赛失利的一个原因吧。
这种揠苗助长方式往往盛花期短暂,任茜的前任某师姐就是如此。
同样,体操中跳马、自由操、高低杠都有空翻、腾越等动作,身高腿长就吃力,因而各队都选力量型矮小个子。近年来,中日体操运动员相继领先世界,并非偶然。
曾有人拍砖,说女子体操运动员中,很多大脑壳小身身儿扁平胸,身高1米4几,体重不超过40公斤,好像发育不全,怪难看。并提出体操是比美还是比丑?真不好回答。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当下,体育分竞技和健身两种。竞技体育比赛力争” 更快更高更强” ,就有了输赢。
有的国家把体育上的胜负与政绩,民族精神,荣誉等挂钩,这无可厚非,有点儿激励的意思。
若看得过重,想方设法搞名堂,就会变味,出现各种异状。包括日本、中东搞外族归化,也是这样。
体育的功能首要是健身,我们在场馆和风气上还很不普及;真正普及了,我国人多选择面广,水平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就不会东想西想。
竞技体育是少数人玩,多数人看。既然比赛是玩,看也是玩,就要公平竞争,泰然处之。如果我们能够像陈老总下围棋时说的那样,胜固可喜,败亦欣然,重在参与,思想观念也就伴随着时代的脉搏,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