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达州市通川区北山乡的杜加天老人虽已70高龄,但他将患有高血压、抑郁症的老伴接进城,自己当“棒棒”挣钱精心照顾医治,每天还挤出时间到广场读报栏看新闻,充实自己。在老家时,他与乡亲们和睦相处、不计前嫌,热心帮助孤寡老人和曾经的“仇人”,被大家称之为大善人。
边打工边照顾老伴
“老伴血压高达180多,不吃降压药不行,加之还有抑郁症,每月药费开销就要五六百块,我血压偏高也要吃药,但我是吃点低价药,给她买的全是价钱贵的好药。”杜大爷说,儿女们都在外省打工,照顾老伴的责任就落在他一人身上,为了给老伴治病,十几年前就进城当“棒棒”,现在通川区北外花草湾租房住。
每天清晨5点过,杜大爷就起床把早饭给老伴准备起,自己就前往马蹄街一沙发门市去报到,或到苏宁电器、国美商场等地找活干。冬季,他还要买钢炭回家为老伴生火取暖,当笔者问为啥不烧焦炭炉或用柴火取暖时,大爷说:“烧焦炭和块煤气味大而且有毒气,烧柴火烟子也大,对老伴身体不好,多花点钱值得,为了给她医病,我现在已戒烟戒酒。”
每天中午再忙,宁愿少挣钱,大爷也要回到家中伺候老伴吃午饭。“她年纪比我大5个多月,又有病,我在外面跑一上午,中午不回去看看我不放心。”大爷说。
每天晚饭后,只要老伴说声身体哪里不舒服,大爷再累也要边安慰边给老伴按摩,有时,还将洗脸洗脚水送到老伴跟前。
“老哥子,那你一月能挣多少钱,儿女给你们寄生活费吗?”笔者问。“人老不中用了,一月只能挣到一两千块钱。”大爷说,“四个儿女每年也要寄几千块钱回家,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要养孩子,所以主要还是靠自己。”
文化不高却爱看报
“我虽然文化不高,但喜欢看书看报,在农村没这个条件,城里到处都有读报栏很方便,我天天都要抽空去看报。”大爷说,本土新闻、国际国内新闻、法律法规及有关农村方面的政策都喜爱看。“现在国家全免农业税,对生产出的粮食也有补贴,年轻人搞创业还给优惠政策,娃娃们读书也免学费,电视家家有,道路村村通,买个啥卖个啥也方便,这个世道太好了。”
救过“仇人”帮助过五保户
2009年的一天清晨,大爷老家北山乡本院一位叫易炳义的老人起床后上厕所,突然“轰”地一声巨响,厕所土墙全部垮塌,将易炳义埋在墙下。这时,也刚起床的杜大爷正疑惑是地震,忽然听到几声微弱的求救声,杜大爷顺着声音找过去才知道是自家“仇人”易炳义出了事。
杜大爷说:“我们两家因为家庭成分不同一直有过节,从针锋相对到老死不相往来,已然变成了‘仇人’,但当时,生死之际,我不顾一切爬上墙堆先把他头周围的泥巴、砖块和树枝刨开,让他透气,再叫来人一起把他救了出来。”
第二年6月的一天中午,杜大爷做农活回家经过一处开采山石的地方,突然听到几声有气无力地救命声,一看发现是本队60多岁的五保户陈永福老人悬空挂在悬崖上,杜大爷想尽办法,冒着生命危险慢慢爬到悬崖边把他救了上来。“当时,看他抓着崖上的树藤,脸色涨得发青,如再没人去救他,要不到几分钟手一软就会滚到崖下去。”大爷说。
大爷本院还有一位70多岁的五保户太婆,家里贫穷,缺吃少穿,大爷常常给太婆送去油盐和生活日用品,使太婆感激不尽逢人便夸。乡上不少村民一听到杜大爷的名字,都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善人。
(本报通讯员 赵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