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从全家挤在小小的篱笆茅草房里,到结婚后的儿子个个修楼房;从家里最高文化程度仅为高中,到上大学的孙子开公司当CEO,再到曾孙女赴新加坡、北京参加才艺大赛获金奖,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见证了新中国的变迁
一家四代同堂 生活天天向上
今年84岁的贾碧元老人,1925年4月出生于南充市嘉陵区,是地地道道的南充人。这位比新中国“年龄”还大的耄耋老人一家四代同堂,他告诉记者,四代人生活、观念的巨大变化,也是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真实写照。
第一代:吃了上顿愁下顿
昨(21)日,记者走进了位于市柳林路贾碧元老人的家。
“打我记事起,家里的孩子就整天打着光脚板到处乱跑!”贾碧元回忆说,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他家里穷得“响叮当”, 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常常揭不开锅。
“家里当时有4个孩子,但是却只有3间茅草房。”贾碧元回忆道,他小时候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哥哥们去捡狗屎,然后拿回家做燃料!哪像现在的小孩子这么幸福,玩具、电脑、游戏机,想什么有什么。说到这儿,坐在凳子上的贾碧元老人站起来,取下别在腰间的手机向记者“炫耀”说:“你看,以前哪想到我还能用上手机哦。”
第二代:结婚自己修楼房
记者和贾碧元老人正聊着的时候,贾老的小儿子骑着摩托车从单位下班回来了。贾老膝下有3个儿子,小儿子贾仕全出生于1963年,从事建筑业工作。
“到我们这一辈,家里的经济条件慢慢好些了!”贾仕全告诉记者,他七八岁的时候,家里还是50来平方米的篱笆墙房子,遇到下大雨,屋里就会漏水,孩子们得用大盆小盆来接。
虽然当时家里经济不是很好,但他和几个哥哥都上了学,不过他是兄弟几个中学历最高的,读完了高中。1980年高中毕业后就去学手艺了!“叔叔现在是工程师了”一旁的侄女插话说。
“到我结婚时,哥哥们都结婚了,家里经济条件也好了很多!”贾仕全笑呵呵地告诉记者,1986年他结婚后一年多,就在村里修了一栋3层小楼房。“修房子花了几万块钱,一部分是自己几年来存下的,一部分是向亲戚借的。当时,我们家算村里比较富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