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诗意栖居不是梦”的造绿活动中,成都在“加强历史文化遗址和建筑保护,打造东华门、邛窑等5个大遗址公园,建设金沙遗址等城市文化核心区,优化提升琴台路业态,提升宽窄巷子、锦里等文化街区品质,推动古蜀文明遗址、‘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以武侯祠、南郊公园为基础,将成都体院搬迁到三岔湖,结合老校区及周边400多亩土地整体打造出一个“三国蜀汉城”出来,在城市承载能力大大提升的同时也让城市文化得到全面的发展,使成都成为一个更有文化品位、更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 看到这个消息,我不由得想起了都江堰。两千多年来,随着成都平原的富足,都江堰在自然环境不断得到改变的同时,水文化、乡土文化、城市文化、民族文化也在这里得到长足的发展,只是我们不注意保存,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宝贵的遗产也散布在了民间和故纸堆里,随着老辈人的不断离世,这些东西也会被历史的尘土所掩埋。所以,已经到了抢救性发掘的时候了。 有幸的是,在民间,还有那么一群醉心于历史,关心着家乡发展的人,正默默地做着家乡历史、民间传说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他们不为名,不求利,只为着满足于为家乡奉献的那一颗赤子之心。限于笔者的陋见寡闻,只听说有一群人为宣传赵公山、开发赵公山而正在努力地工作。比如“梅山猎人”、“麻溪龙上天”、“风洞岩”、“金洞子”……的传说,描写“财道十八湾”的诗歌等,像一株株刚出土的幼苗,虽然幼稚,但最终会长成“笑迎东南西北风”的参天大树的。 其实,在多年前,开发赵公山的工作就开始了。可惜的是,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组织、规划,致使个别的小团体和个人为了自己的一已么利,自己没有能力开发,又不允许别人来开发,生怕那藏在土里的金子被别人抱走了,典型的小农意识。甚至怀着“我既然得不到,你也休想得到”的心理,把单个的、采用修桥补路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修炼的庙中道士都赶走,把一个大好机会给白白浪费了,把一个很好的机遇给失去了。所以,我真的很希望我们的父母官能抓住现在的机遇,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古堰景区”、“古城区”这些芝麻大的地方,而要把精力用在整个都江堰这个大环境的改造和提升上,不要私欲熏心,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一钱障目,不见泰山”,都江堰环境整体提升这棵“梧桐树”栽好了,繁茂了,还愁经济发展这只“凤凰”不来吗! 我曾经在《历史沧桑说成都(三):蜀风雅韵》中说到了梦想中的诗意栖居,而现在的成都正在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都江堰由于处在四川水系源头的缘故,早就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地方,不需要花大力气地去改造,只要稍加恢复,把过去破坏掉的地方再修缮回来即可了。所以要在这里对相关的部门和负责这些部门的人客气地道一声:费心!请恢复我们的诗意栖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