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39|评论: 0

[散文随笔] 《父母昨日书》弁言 蒂尕字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母昨日书》之弁言

教书育人的父母,已离开我们四年有余,四年来,思念无时不刻缠绕、撕扯着;往事的回忆,使妁痛的心得到一点小小的慰籍。

在整理家母的文稿中,再次看到,家母珍藏的“昨日书”,这是将家父写的信,影印成册并署上名。作为儿女,我认为应该将此册刊印成书,赠予姊妹们保存,使其成为终身的念相。

本册收集了,当年家父写给家母的七十八封信。字里行间饱含激情,肺腑之言字字珠玑。

作为“汉阳银杏轩四嗣主”的家父,从小耳濡目染,道德礼仪、人伦大道五伦之学说,九岁就读《尚书》的他,更知弘道贵在力行。读史明智、知白守黑,赖祖父教以成立,潜移默化之精神,使知读书可贵。

家父是汉阳柏泉人,在柏泉虽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对家乡、宗亲的情感,更是情有独钟。

靠母亲积蓄完成学业的家父,以后一直自食其力,始终嗣守祖父留下的遗产,尊重祖父的意愿,让族亲仍然住在老宅“银杏轩”里,几十年来,家父既未收回房产,也未收取过房租,直到一九八五年政府将“银杏轩”开辟为“汉阳树公园”,宗亲均得到应有的安置。

嗣守祖父在汉口双墩,准备建张氏祠堂的二百亩旱地,自己门下的那些土地,和祖父留下几百件古董、文物、字画,尽自己最大努力,保存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和六十年代中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除少数古董、善本、字画、金石外,均荡然无存。

汉阳三甲张氏家族,从清•顺治至光绪,横亙二百七十多年间,先后走出二十个举人、二位进士;三十几位知县以上官员。为官者个个恪守“清白忠厚,不爱钱,作好官,尤以活人为念。宜缄默,毋自矜侈。宜省刑,毋多事扰民。惟谦惟和,以宽以恕。”的祖诫,大部分子孙都做的很好。为此,皇帝御赐“八省名宦,五世乡贤”金匾给其家族。此匾原来挂在老屋湾祠堂里,一九五八年拆祠堂建学校被毁。
  曾祖张仁芬一生做了很多好事,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等地至今还以蜡像馆、绣像厅、真人秀演出等不同形式,高调纪念他。

按照曾祖父《张君墓志铭》所述:猗偉張君,德碩豐也。偶諸天,材卓◎也。觭諸人,其葩不旉澤其根。覯君子孫,終必亨百歲後兮。”家父享年整整一百岁。

家母是湖北黄陂人,说起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黄陂道士店“父子同榜”,御赐鎏金长联之事,四乡八邻颇感自豪。和家父是张三异十世孙一样,家母是范仲淹三十三世孙。

誉为共和国先驱、为民喉舌的外公范熙壬,于光绪二十三年与父亲范轼同榜中举,第二年范轼获取进士出身。被朝廷授于兵部主事、抚州知府等职。外公25岁时,以商务部章京身份受慈禧的召见。他一生为共和呐喊,积极参与“公车上书”,“新译界”创刊编辑、“反对曹锟贿选”、“促成南北联盟铁三角”、“代表国会迎接孙中山进京”等活动。

  风雨淡定九十七年中的家母,一生最宝贵就是书,及她撰写堆积如山的手稿。年近期颐后,常见家母情不自禁翻出当年的书稿、信函展开细看。

    在她九十五岁那年,将已经焦脆泛黄的“昨日书”(信),按照内容、时间挑选复印装订成册。父母深篤之情,让儿女们钦佩羡慕不已。

家母在撰写《京华寻梦话童年》内,有篇“鹧鹄天——长忆北京莱园旧居”,她在这篇“鹧鹄天”中叙述道:

  梅比清真杏比娇,丁香榴火灿头条1

   趨庭问寝承欢日2,凤序鵷行我最高。

   塵却尽,甲兵销。 故园今昔梦难抛。

   老来犹见生花笔,一一铺陈墨自调。


注:1.老莱街有前后之分,前街惯称头条。

     2.父亲午夜读书写作,每由我登楼端送汤茶糕点。


                  次子昌万 谨识 丁酉 孟秋

图片47.png    图片48.png

DSCF003.JPG

DSCF00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