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党委书记 推动科学重建
——在乡镇党委书记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上的讲话
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 青理东
(2009年6月15日)
同志们:
刚才,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对县委班子和我本人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弘扬抗震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我代表县委对大家的真诚建言表示衷心感谢,向战斗在第一线,为汶川重建发展做出贡献的乡镇党委书记们表示亲切慰问。
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就怎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履行好党委书记职责,加快重建发展讲一些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肩负历史责任,不负县委重托
党委书记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之所以说岗位重要,从灾后重建来看,乡镇是县域重建的基层主体,全县灾后重建发展项目落地在乡镇、建设在乡镇。乡镇党委书记就是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线组织者和指挥者;从改革发展来看,乡镇是改革的最前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单位,乡镇党委书记是探索农村改革和发展路子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从行政体制来看,乡镇是国家四级政权结构的最基础,乡镇党委书记担负着搞好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历史重任;从党的建设来看,乡镇党委承上带下,党委书记是乡镇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从培养干部来看,乡镇是我们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台阶,是选择更高层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是培养党政干部的主干线。因此,乡镇党委书记自身形象和思想作风不仅仅是党委书记本人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能否完成的主体,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一级党委的形象,关系到党在基层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县委在基层干部群众中的形象。党委书记这个岗位是光荣的,责任也是重大的。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身份,认清形势,理清思路,科学重建。
(一)肩负三大使命。一是抢抓机遇,原地起立。必须紧紧抓好对口援建和国家扩大内需两大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努力缩小本乡镇与其它乡镇的差距。二是富民兴乡,发展起跳。要跨越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本乡镇与发达地区相比,跨越一些发展的阶段,达到同一起跑线。经济总量要跨越,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特色旅游,以特色产业的突破发展带动经济总量的超常发展,从而推动财政实力跨越,人民生活水平跨越。三是亲民拥政,固本强基。要深入开展亲民助民爱民活动,帮助困难群众、上访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人民群众自觉拥护乡镇党委和政府,从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明白三种身份。一要明白自己是共产党员。如果是共产党员,就应该不同于普通群众,用心想事、用心说话、用心做事,当好表率。二要明白自己是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党员,在人民群众和普通党员中就要有示范作用,要带领一方群众在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中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促使受灾群众建得起房、安心住房、发家致富。三要明白自己是党员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领头人、代言人,必须要做重建家园和发展经济的实干家。党委书记集三种身份于一身,就要树立一种党给一个位置、还人民一个满意的良好形象。
二、做好结合文章,提高决策水平
要把上级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善做好思,打好组合拳。实践证明,哪里工作有创造性,哪里灾后重建就速度快;哪里创造了新鲜经验,哪里的结合文章就做得好,领导水平就高。提高决策水平,主要应该提高这样六个能力:
(一)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一把手”工作的核心。身为乡镇党委书记岗位的“一把手”,工作千头万绪。怎样善于决策、科学决策,尤其是我们重建发展面临较多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我认为必须做到“三个深入”,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研究。要针对灾后重建每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或群众反映较多、较强烈的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要吃透“上情”和“下情”。吃透“上情”,就是认真学习把握灾后重建政策、目标要求,保证自身决策不偏离县委总体决策部署的要求;吃透“下情”就是要使决策符合客观实际,使班子成员乐意接受,使人民群众普遍拥护,便于村社抓好贯彻落实。我们要通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辖区内的民情,坚持农民自愿原则,扎实推进科学重建,努力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二)要提高统揽全局能力。大家可能都看过《三国演义》,刘备从单个方面来讲,他的能力不如诸葛亮、关羽、张飞,但他却有统揽全局的能力,能够把这些精英人才拢络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开辟新天地,实现三足鼎立。乡镇党委书记肩负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大责任。当前,需要党委、政府处理的事情很多,乡镇党委书记如果事必躬亲,必定顾此失彼,贻误重建发展。我们的每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决不能权无大小统统揽,事无巨细样样管,而要胸有全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灾后重建、党的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工作。
(三)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班长如何带好一班人,激发班子成员的创造热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唱好“将相和”,开好“群英会”,弹好“协奏曲”,这很重要。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坚持“四个结合”,即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目标管理与公务员考核、岗位责任制相结合,大胆放手与亲自动手相结合,制度规范与个人感召相结合,努力发挥协调作用,充分调动一班人和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要提高知人善任能力。小平同志讲,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乡镇党委书记要坚持重实绩、重公正、看主流的原则,大胆推荐和使用作风正、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大展宏图”的良好局面,为推进汶川重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各乡镇有许多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近年来,选派了一大批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青年志愿者,他们都身怀一技之长,我们一定要不断优化用人环境,坚持用人之长,让人才获得充分施展才干的舞台,努力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为灾后重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五)要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当前,汶川正处于重建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观念的碰撞、利益的冲突,各类矛盾相对突出,很容易酿成突发性群体事件。同时,汶川特殊的地理条件,又受特大地震的严重破坏,自然灾害、次生灾害有可能频繁发生。我们的乡镇党委书记处在工作第一线,要了解村情,体察民情,掌握实情,努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处置预案,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沉着应对,果断处置,较好地化解矛盾、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六)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农民与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相比,在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上有较大差距。我们要把群众的呼声、要求、情绪作为我们自身工作的第一信号、第一目标、第一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以重建和发展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千方百计提高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组织和发动群众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而扎实工作,顽强拼搏。
三、注重人格塑造,做到以德服人
实现成功领导的关键,在于乡镇党委书记要具备超过一般干部的影响力。靠权力、靠资历固然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但是这并不是下属和群众乐于接受的。真正的威信和名望,主要来自于乡镇党委书记的品行、人格。戴高乐说过:“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导角色,同样需要精心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要以德服人。乡镇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必须做到“四公”:
(一)立公心,甘于奉献。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本身就意味着奉献。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全部心思用在重建发展上,用在带领群众致富上,努力做到“四个不能”。一是不能玩弄权术。工作是为群众干的,不是干给哪一个人看的。如果把干工作当作给领导看、讨好卖乖的话,那就是投机钻营,那就是人品不过关。二是不能公报私仇。不能因个人之间的成见,而故意给别人找麻烦,设障碍。要客观评价班子成员,客观对待副职的工作,客观地认识群众的某些言行。不能把个人恩怨带到工作中去。要多理解,多谅解,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三是不能揽功诿过。出了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功劳是集体的,不能算在党委书记一个人的头上;出了差错,书记首先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分担责任,要多给副职减轻压力。“只有吃得亏,才能打得堆”。党委书记必须心胸开阔,心怀一颗公心。四是不能以公谋私。不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配偶、子女、亲友谋取私利的手段,或者利用自己的职位、影响和工作条件,牟取不合理的、非法的便利。
(二)讲公道,作风正派。对人对事的标准一定是一个“公”字。公道是乡镇党委书记做基层工作的形象载体。为人为官都要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不能是非不明、黑白不分,不能搞歪门邪道、旁门左道,不能逆群众意愿而行,唬弄群众、胡捣蛮缠。否则,是违背公理和道德的。讲公道,才能引起群众的认同感;讲公道,有助于实现有效领导;讲公道,就会受到下级和群众的爱戴和敬佩,并为后来的领导者树立榜样;讲公道,可以获得周围的干部群众支持,人缘好;讲公道,是人德之必须。
(三)做公仆,一心为民。要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实干家,不做空谈者。乡镇党委书记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公仆,就是要从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深处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乡镇党委书记并不是乡镇的“父母官”,而是“儿女官”,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利益无小事”,乡镇党委书记与群众进行的是“面对面”的工作,应该深知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要努力去实现群众的愿望。凡是重建发展中涉及群众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尽全力去办,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办,把关心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四)重公认,务求实效。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党委的决策者,是干实事的,不能过分看重某些是非评说,一定要注重群众公认和群众公论。一是不能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不能想当然。重建发展涉及的政策层面较多,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决策之前要多征求乡镇党委班子集体的意见,要汇集大家的智慧,要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决策才能更科学、更准确。二是要客观认识重建发展的问题,同时正确认识自己。现在是重建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思维层次上还存在着距离,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理智面对各种不同的认识和矛盾。只要是为了抓好工作,影响到乡镇党委书记的选票、任职的,组织上要认账;如果贪玩好耍,小便宜大便宜都要占,那就不行。只要我们看准了的事,决策了的问题,就要边干边完善,干中求共识。
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争当勤政廉政带头人
5.12地震发生后,包括汶川广大干部群众在内的抗震救灾大军,迎难而上、顽强拼搏,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创新发展思维,推动重建发展。
(一)要常学不当昏官。当前,乡镇党委书记肩负的重建发展职责重大,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我、进入状态、适应工作,练就干事成业的过硬本领,切实解决能力恐慌问题。要多学理论,思想常青。身为共产党员,不学共产党的理论,就是最大的无知、最大的愚昧。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发展规律,更新思维方式,用学习的体会和成果加快发展、促进和谐。要多学政策,思路常明。重建政策是上级的科学决策,是工作的方向、工作的重点、工作的原则、工作的规则。如果对中央、省、州的重建发展方针政策不了解,对县委、县政府重建发展的决策部署不熟悉,就是我们党委书记的工作失误和工作失职。要多学群众,实践常新。处处留心皆学问。很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就在基层、就在实践、就在群众中。我们要不耻下问,不懂就问,多向实践学、多向群众学、多向身边的同志学,善于在群众实践中去发现、去总结、去提炼好的工作方法,善于充分调动和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丰富自我、指导实践、推动重建。
(二)要勤政不当庸官。干部就要干事,执政就要为民。我们一些干部,一天两杯茶、一盒烟,电脑旁边坐半天,真可谓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我们决不能让这种现象在乡镇存在,决不能让这样的人留在我们的干部队伍。要倡导大家向解放军学习,学习他们的作风,学习他们的品德,学习他们的操行。作为乡镇党委书记,要自觉养成军令如山、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带头开展乡镇机关效能革命,真正做到三个对得起:即要对得起老百姓,群众把重建发展的事业托付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就要对得起老百姓;要对得起岗位职责,岗位就是责任,权力就是义务,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要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要对得起组织,县委委派我们到这个岗位上工作,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信任、最大肯定,是为了让我们把党的事业办好,我们每天都要认真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尽责,真正做到干一番事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真正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三)要严政不当软官。我们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遇到矛盾往上交,遇着难事往下推,碰到问题绕道走,不敢碰硬,不敢坚持原则。特别是遇到复杂问题,东躲西藏,不敢面对群众,不愿解决群众问题,使本来简单的矛盾激化,造成越级上访,影响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利益调整,局部地方依然存在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重建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很多困难。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锻炼乡镇干部的本领;越是困难的时候,乡镇干部越能有所作为。乡镇党委书记要有敢于碰硬的勇气,对超出原则的现象,对不良的风气,要敢于较真碰硬、大胆抵制、毫不留情,避免优柔寡断、畏难手软。要坚持必须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的理念,遇到挫折不低头,遇到困难不绕道,遇到成绩不骄傲,遇到失败不灰心,昂扬锐气,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为上级分忧,为群众解难。各乡镇要按照落实领导、落实单位、落实专人、落实措施、落实时限、落实责任的要求,及时掌握和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把重点人物控制在当地,将其活动影响消化在当地,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严防进京、到省、至州上访,全力维护一方稳定。
(四)要廉政不当贪官。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你把钱财看得太重,别人就会把你看得太轻。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贼也。”乡镇党委书记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党的人”,是人民的公仆,要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特别是在重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廉洁,决不能让建起一批项目、倒下一批干部的现象在我县发生。一是要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有一种“不为困而变节”的境界,饥不吃拈来食,渴不饮盗来水,夜不躺不明床,心不为利禄所诱,目不为六色所惑,脑不为非分而想,真正从思想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绝不做权力和地位的俘虏。二是要把名利视为身外之物,耐得住寂寞。要有一种“宠辱不惊”的豁达胸怀,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以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甘于在清贫中艰苦奋斗。三是要守住小节,管好亲人。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实告诉我们,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只有防微杜渐,才不会因放松小问题而铸成大错。
同志们,重建发展任务艰巨,乡镇党委书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尊重科学,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以新的思想、新的作风、新的精神风貌推进重建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魅力新汶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