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52|评论: 9

[相如·茶馆] ——学生举报补课被劝退,校长被解聘也没能平息舆论的愤慨——

[复制链接]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9-2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寰俊鍥剧墖_20170923125236.gif

这可能又是一则知乎帖引爆舆论的典型案例。

江西赣州于都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刘文展在知乎发帖《我举报学校被教育局泄露信息,后反被学校威胁「不停止举报就退学」,怎么办?》,帖子称2017年3月7日,他通过国家信访实名举报于都实验中学对于初三以及高中全年级的违规补课以及收费。

几天后,班主任找他谈话。于是他又写下第二封举报信,投诉学校违规补课以及收买举报人信息、县教育局出卖举报人信息,但县教育局矢口否认泄露信访人信息。此后他每周举报一次学校和信访局,遭到校方持续骚扰,最终被班主任短信告知另寻他校。

寰俊鍥剧墖_20170923125247.jpg

寰俊鍥剧墖_20170923125256.jpg

9月16日,《财经国家周刊》南方站资深记者@ BelleLucida发布相关微博,转载刘文展知乎截图内容,引发部分意见领袖的关注。

寰俊鍥剧墖_20170923125307.jpg

9月19日18时左右,“央广网”刊文《江西于都一高中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乱收费被“责令”退学》,刘文展称自己是免费生,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且认可补课的大势所趋,反对的是违规收费。主流媒体的报道推动相关话题迅速高热。

9月20日上午,“央广网”再次发文《高中生举报学校疑遭“被退学”校方:班主任个人行为》,“于都实验中学校长王南昌称,这是班主任假借学校名义,作出的个人行为”。21日下午,媒体报道涉事班主任已被解聘。

寰俊鍥剧墖_20170923125315.jpg

9月21日12时29分,@北京青年报发文称,于都县委、县政府派出调查组前往县教育局和涉事民办学校进行调查,同时于都县教育局对于都实验中学违规补课收费情况在全县通报批评。于都实验中学执行校长王南昌已被学校董事会解聘。

寰俊鍥剧墖_20170923125322.jpg


举报动机:刘文展是不畏强权、不媚世俗的新一代还是逃避补课贪图玩乐的叛逆少年?

16岁的少年,不满学校违规补课收费,通过国家信访局实名举报,勇气可嘉;面对老师的质问,直面不讳承认举报事实,不退缩也没有委曲求全;以每周一次的频率举报学校和教育局,坚持与不公现象对抗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即便面临被劝退的结局,也秉持初心,誓要为世界争取光明。



刘文展的行为被多数人认为是揭露教育领域“陋习”、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之举。太多人面对不合理和不公平,最终都会选择沉默不语、逆来顺受,不断纵容社会各个角落的歪风邪气,因此,刘文展的举动更显难能可贵,让部分网民看到“少年强”的希望,少数网民揶揄刘文展涉世未深的言论也遭到集体反击。

除此之外,舆论中也不乏质疑之声,经历过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多数都体验过周末无休、早晚补课的经历,在青春萌动、充满探索世界的渴望的时候,却被繁重学业和补课安排挤压得没有透气时间,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学生为了逃避补课换取玩乐时间的可能性。





教师角色:教育从业者既是可亲可敬的“优选”职业,也被认为是藏污纳垢的寻租群体。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都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尊师重道”的古训、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担让多数人对教师抱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敬意。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体制内的福利水平也让教育从业者成为大众口中的“好工作”。

但是硬币的两面总是截然不同,不管是刘文展的举报还是目前的舆论环境,教育从业者也被认为是“把教育当生意”、利用权力向家长寻租获得私利的群体,猜测补课收费背后是巨大的教育腐败,而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教育事业不仅关系到每个青少年的个人命运,更是国家发展的支撑力量之一,因此网民的愤怒情绪呼之欲出。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3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建立“于都某中学违规补课”舆情监测方案,数据获取时间段为9月21日15时至17时,相关微博的整体负面情感占比90.70%,除了对涉事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违规和“甩锅”表示不满,网民更担忧社会整体的教育环境。

寰俊鍥剧墖_20170923125331.jpg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舆论场中还出现了一些基层教师的心声,“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是他们对教师工作的概括,远超普通人的工作时间,终日操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行为安全。9月上旬,媒体报道“女教师陪学生看病,在医院碰见自己的孩子”同样是教师的真实写照,教师们呼吁舆论理解教师的辛苦,不要以偏概全污名化这个职业。

补课收费:应试教育激烈竞争下,补课似乎成为必需品,但是否违规、如何收费众口难调。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部门就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然而当前应试教育的思维在大部分家长、教师、学校心中仍然根深蒂固。中小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仍然围着高考转,分数决定一切,在这种大背景下,补课之风盛行也就可以理解了。

事实上,“禁补令”的执行效果并不太好,时常会遭到家长的抵制,比如武汉市出台的“禁补令”就因为家长反对而不得不作出调整,将高三毕业年级不纳入禁补范围,但家长仍然不买账。一些家长反对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地方停止补课后,其他地方依旧在悄悄补课,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公平性。

因为补课在现实面前颇具正当性,部分网民质疑刘文展是无中生有,完全消除补课制度可能对学生无益。这种观点被其他网民认为是一种误读,刘文展举报的并不是补课,而是强制性的有偿补课。

寰俊鍥剧墖_20170923125340.jpg


部分网民认为学校补课不应收费,毕竟学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补课理应属于义务范畴,而且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助于学校的升学率。但也有网民持反对意见,认为学校补课需要耗费巨大成本,收取一定费用作为补偿很合理,相比校外培训机构,学校补课的收费标准堪称“业界良心”。



信息泄露:举报人信息泄露或是更大的组织危害,匿名信访的规范运行何去何从?

刘文展通过信访局网站举报疑似联系方式被泄露,导致班主任找到他本人进行谈话,虽然于都县教育局回应不存在泄露信访人信息的事实,但多数网民通过刘文展的叙述相信信息确有泄露,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有说服力的回应,因此成为网民追问的关键。



不少网民表示现实生活中匿名举报的可信度较低,分享讨论类似的生活经历,表示“举报有风险,行事需谨慎”,纷纷建言献策举报的正确姿势,陌生地方陌生电话是基础,保持低调切忌宣扬有必要,以此规避实名举报的后果。

还有舆论指出信访制度本是民众维护自身权益、揭露社会不公的渠道,如此信息泄露不仅无法伸张公义,还可能对举报人造成进一步伤害。因此,有必要对刘文展信息泄露事件进行彻查,杜绝类似现象的重演,恢复匿名信访的初衷。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截取自网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9-23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必要对刘文展信息泄露事件进行彻查,杜绝类似现象的重演,恢复匿名信访的初衷。

发表于 2017-9-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7-9-24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文展的行为被多数人认为是揭露教育领域“陋习”、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之举。太多人面对不合理和不公平,最终都会选择沉默不语、逆来顺受,不断纵容社会各个角落的歪风邪气,因此,刘文展的举动更显难能可贵,让部分网民看到“少年强”的希望,少数网民揶揄刘文展涉世未深的言论也遭到集体反击。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9-25 13:06
补课本来就是聪明人办的傻事,得罪几方人,老师累,学生骂,学生家长不想给钱。以后这种事绝对要杜绝。

发表于 2017-9-2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耍不要补课。我们要耍,不要补课。

发表于 2017-9-2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青春萌动、充满探索两性世界的渴望的时候,却被繁重学业和补课安排挤压得没有透气时间,其实这点钱现在来说一般的家庭都负担得起,最可恨你还强制违规补课,把我们打王者荣耀的时间也占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肯定要告你们。

发表于 2017-9-2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家长,我不反对补课,只是希望收费合理一些。

近日读了一个贴子,觉得很有意思,复制过来与大家分亨一下,由于是手机图片就不上传了。

看完《开学第一课》,被这段话刷屏了! 惊醒千万父母
2017-09-11 陈大惠




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后,很多家长都表示感触很深。近日,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节目中的这段话刷屏了: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
——致父母!



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妈妈开着豪车送女儿到贵族学校上学,妈妈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能送你去更好的学校,没时间陪你了,你会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

妈妈听后放声痛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妈妈,以为给孩子赚来更多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却唯独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陪伴!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已经习惯了没有妈妈的陪伴,以为钱就是万能,可以买来一切。换位思考下,等你老了,孩子也对你说要忙着赚钱,赚到钱了也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你自己心里是何种滋味?

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因此,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

虽然不需要我们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拿事业繁忙来牺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负责任啊!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一个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有了一对永远不能变换的父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为家长,不要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而应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给他们做好榜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那些道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朱熹曾说: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孩子,是我们生的没错,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同样如此。

希望孩子体格健壮,自己就不该好吃懒动;希望孩子知书达理,自己就不该野蛮粗鄙;希望孩子优秀,自己就应该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人们总在说:道理听了千千万,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何?光听道理没用,光讲道理也没用。什么才有用?行动。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会开花结果。

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