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靖主演的近现代川剧《星陨长空》剧照。
包靖生活照。
川剧《刺目劝学》剧照。
包靖说,泸州河像是一座古老的城堡,他和为数不多的泸州川剧坚守者像是城堡里的士兵。
包靖说,现在泸州川剧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后继乏人,青年演员已经出现断层。
新闻人物
包靖
包靖,1969年出生,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学会会员,泸州川剧团团长。
工文、武小生,扮相俊美,表演细腻传神。
曾主演川剧《白蛇传》、《碧波红莲》、《星陨长空》、《乌蒙山歌》、《尘埃落定》等几十出大小剧目。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忘印象。
其中《碧波红莲》获文化部银奖,《乌蒙山歌》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尘埃落定》获省文化奖优秀剧目。
泸州河简介
泸州川剧以高腔艺术独树一帜;因川剧的流派分类都以“河”为代称,泸州川剧被称为“泸州河”。
在重视戏剧程式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对舞台人物形象的刻画,形成了“泸州河”川剧重表演、演人物的独特风格。
2007年,“泸州河”川剧艺术被四川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4月,“泸州河”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川剧传习、展示基地。
“泸州河”曾为川剧界创造了5个第一(第一个创办戏班、第一个开办川剧科班培训、第一个最长时间的科社、第一个使用女子帮腔、第一个川剧流派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泸州河”川剧孕育于元代杂剧,形成于明末清初,正式成班于清雍正二年。近300年来,“泸州河”川剧一直是泸州市民茶余饭后的重要娱乐方式。
如今,“泸州河”却面临着传承危机,演员流失、观众减少,甚至没有一块固定的演出场地的尴尬。
作为“泸州河”川剧的传承人,包靖说:“泸州河像是一座古老的城堡,我和为数不多的泸州川剧坚守者,像是城堡里的士兵,坚守着这块艺术的领地,期待着川剧重现辉煌荣光。”
包靖说,他也曾为生计放弃过川剧,当过逃兵,但割舍不下对川剧的挚爱,最后还是回到了“城堡”里,继续川剧艺术的梦想和跋涉。
学艺:被师傅昵称“泸州孤儿”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川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演员华丽的服饰、漂亮的身段和优美的唱腔都让我着迷。”童年时,川剧演员精彩的表演让包靖萌生了学习川剧的想法。
1981年,年仅12岁的包靖从叙永来到泸州川剧团,开启了一段坎坷的川剧艺术之旅。
宏亮的嗓音,挺拔的身段,俊朗的外形,在川剧团师傅眼中,小包靖有成为一个好演员的所有潜质。他顺利通过川剧团面试,成为剧团里的小学员。
上世纪80年代,包靖跟川剧表演艺术家余开源学戏,吃住都是由老师负责。
当时,叙永到泸州的交通还很闭塞,需要坐七八个小时的汽车,学艺在外的包靖在春节时才能回家。
“老师那时候给我取了个外号叫‘泸州孤儿’,因为我离家远,所以老师在传授川剧之余对我生活也很照顾。”包靖说。
南漂:变身为广东“草根鼓王”
“上世纪80年代前,泸州看川剧的人很多,观众懂得欣赏川剧的好处,观众的热情推动了川剧艺术的繁荣。”到了上世纪90年代,泸州川剧风光不在,缺乏关注,剧团的日子开始过得紧巴。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打工人群的涌动,包靖和许多有梦想的人开始了南漂。
来到广东,包靖发现自己学来的川剧并不能让自己在都市扎稳脚跟。“四川人对川剧都开始冷了,更不要说广东了。”
怀着川剧梦的他在广东遭遇了一系列碰壁,他开始重新寻找出路。
“学川剧,打下良好的艺术基础。我后来接触其他艺术,很快就能触类旁通。年轻时喜欢摇滚,自学过打鼓,组建过乐队,开始通过演出谋生。”来到广东后,包靖很快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鼓手,被朋友戏称为“草根鼓王”,经常为走穴的明星做暖场演出。
转折:异乡登台重拾川剧梦
在摇滚演出后,包靖偶尔会想起荒废的川剧,觉得失落,像是生活缺失了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人从小就学习川剧,川剧成了生活的全部,突然一下就放弃了,很难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包靖说。
1996年,广东电视台听说玩摇滚的包靖还会唱川剧,便邀请他到广东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会演出。这也是包靖离开川剧舞台后,第一次上台表演川剧。
“表演了变脸等川剧技艺,观众的反响不错。在异乡登台,我潜藏在心中久违的川剧情结又被唤醒了。”包靖说。
回忆起南漂的岁月,包靖说,南漂生活给了他很多启示。“文化演出的繁荣,离不开市场化,广东的演艺团体通过市场行为,把精彩的演出奉献给观众,同时又装鼓了演员的腰包,这让我大开眼界。”
1997年,厌倦漂泊的包靖选择回到了泸州。
回归:《尘埃落定》获阿来赞赏
回到泸州,包靖把事业重心重新放回到川剧舞台,主演了《碧波红莲》、《星陨长空》、《乌蒙山歌》等一系列优秀川剧剧目,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2009年,包靖参加川剧《尘埃落定》演出,该剧改编自著名作家阿来的同名小说《尘埃落定》,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嘉绒藏区末代麦其土司在历史潮流中个人命运的变迁。
包靖在剧中扮演土司麦其的二儿子,表演细腻传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来称赞:“川剧《尘埃落定》抓住了原著人物性格与精髓,深刻表现了人性主题。”
包靖说,泸州川剧繁荣的时候,从1958年到1980年泸州川剧团招收了10届学生。现在泸州川剧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后继乏人。
从1981年后,再也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到泸州川剧团,像包靖这样中生代的川剧演员在泸州川剧团数量都很少,青年演员已经出现断层。
谈学艺
和《霸王别姬》里演绎的差不多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川剧演员?
包靖说,川剧是一个综合的舞台艺术,包含了有舞蹈的形体、体操的技巧、杂技的功夫、歌唱的嗓音。
“学艺很艰辛,过程就像电影《霸王别姬》里陈蝶衣演绎的差不多。”包靖说。
为了锻炼基本功,他们那批学员每天都需要拿1个小时的大顶,还要把腿弯曲向上一直到头顶,再把腿和头用绳子捆缚在一起。
在这样高强度的基本功训练中,扭伤、跌伤成了家常便饭。学习过程中,学员稍微不用心、动作走样,很容易吃到师傅的戒尺。
“学得好吃梨园饭,学不好受梨园气。”包靖说,他们那一批四十多个学员,许多受不了学艺的艰苦,中途选择了退出。
谈传承
川剧需创新需培养年轻观众
谈到川剧创新,包靖说,“泸州河”川剧经过几百年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现在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川剧音乐的拖沓毛病,他们率先在川剧音乐引入电子乐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他们也尝试把网络语言引入到川剧的创作中,把贴近现实生活的传统川剧进行重新包装改编。
他们改编的关于“富二代”、“官二代”趣事的川剧剧目就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
谈到川剧推广,包靖说,泸州川剧团现在正在努力培养观众,他们今年4月在泸县二中成立“泸州河”川剧传习展示基地,定期给同学们上川剧欣赏课。
“只有让年轻的观众认识了川剧的艺术美,川剧才能有发展的土壤。”包靖说。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潘锋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