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18|评论: 5

[心灵鸡汤] 研究茶马之古道,尽在茶壶岁月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茶马之古道,尽在茶壶岁月里
1.jpg

茶是有记忆的,然我还算是懂茶文化的人,我能喝出茶的甜茶的涩茶真切的味,茶马古道,顾名思义它因茶而盛因马而生,我深情仰望茶马古道,美好的感觉不仅没有很快消失,反而越来越强烈,我想象着一字一句相连着,连接成一条历史文化长河,历史文化长河流着淌着奔涌着,仿佛源远流长的青衣江河,我们禁不住畅想,在今天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愿景下,那些世代繁衍生息在茶马古道,将迎送多少宾客捧出怎样的特产,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传奇商路,又将怎样燎燃一片进步的星火,焕发蓬勃的生命力,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明天她将跟随我们,实现了以茶治边的政治举措,沟通了多民族聚落与遥远的异邦,它凿穿了狭隘壅蔽与疆界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茶迈向全球的进程。

2.jpg

据说茶马古道,蜿蜒盘旋在我国西南部的横断山脉之间。从古至今一千多年以来,它将我国四川、云南的茶叶运输到西藏,又把雪域高原的马匹、藏药、兽皮等,此地的名贵特产运至祖国内地,大大地促进了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繁荣,随着日月的流逝,当年的刀枪声喊杀声,马叫声已成了历史,曾经喧嚣一时的古道雄关而今野花依旧沉寂荒凉,站在这古道上,只有听山风拂來倾述那古道的故事,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道逐渐呈现道上冷落人马稀的境地,大部分路段已淹没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重要驿站、雄关险道、骡马蹄印仍依稀可辨,在其沧桑的外表中,写满了千年马帮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陈年往事,读懂古道品味深远,一队马帮风餐露宿,随着山风吹哨的声音及驼铃的魔响,朝着梦想开始的地方艰难前行,他们脸朝山崖陡峭,背负青天白云,艰难地行进在荒野的崇山峻岭之中,一排大雁披星戴月,欢叫着从马帮大队的头顶上掠过,沧海桑田,高川平湖都被他们踩在脚下,蓝天白云,晨曦暮霭都被他们顶在头上与马背上的茶包特产一起,不辞辛劳翻越了千山万水,用自己的伟大理想,神话般的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世界奇险之路——茶马古道。

3.jpg

今天,古代的丝绸之路已焕发勃勃生机,历史又一次给予了我们宏扬传统文化的机遇,沉寂多年的茶马古道随之唱响起来,这是历史的机遇和历史选择的必然,埋藏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古代茶马文化,它正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热恋,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进步腾飞的象征,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国粹与民族精神的延伸,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困难的具体体现,一队马帮一行大雁,一排脚印一个驿站,茶马古道,艰险重重长路漫漫,坚韧不拔的商贾云集千年时空,他们前赴后继可歌可泣,他们锲而不舍从不向困难低头,他们创造了古老的辉煌和赋于了崭新的使命,这正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潮头的法宝,在无数次的阅茶品茶里,在人生恬淡、积淀与思绪素雅中,我独钟情于初识情怀,至真至纯的老川茶,纵是茶之岁月,也尽在壶里春秋。

4.jpg

昼与夜的构成,让一些秩序驻足或者飘移,在潜移默化中演绎着从容不迫,诸多历史涂抹的颜色也终将由浓变淡,而风景冷凝于一种观望,何尝不是一种思索,研究茶马之古道,尽在茶壶岁月里,和悠悠白云一起俯瞰这大写国度的肌体脉络,流水是血液,草树是跟腱,山便是不屈的骨骼,而这茶马古道贯穿于骨骼间,即是人文的精髓,我们寻古在这条千年的南絲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上,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感到一种骄傲,一种心灵的慰籍我们,要知故乡美丽无双险要独特,天赐洪雅,我们得天马行空独往独來,游览家乡山川河流,云海苍茫圣境中,天庭一览快哉风,今日登高望远景,我驾风雪朝天游,在神秘而蕴藏民族风情的中国大陆西南,在鳞次栉比山脉横断的峡谷中,一条古道贯穿了川,藏,通往了东南亚各地。这是冒险家和勇敢者的征途,因为那长满及腰荒草的丛林,还有那悬挂在湍急河流上的铁索,这也是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册,有马蹄在高山峭岩上嵌下的印记,还有着驿站,茶楼,集市,渡口形成了文化的旋律。

5.jpg

站在这片土地上,任何人都不得不首先感叹人类降服自然不断开拓的伟大,赞美这条古道所有的财富文明,可再一次举目时,你又会发现这条古道铺洒着汗水与血泪,诉说了茶乡的辛酸和困顿,值得慰藉的是,无论何时侧耳,总能听到青衣江水拍打柔软沙滩的摩挲之声,它穿过了代表收获的稻香,茶乡人就在这坚韧和柔情并存,希冀和收获同在的岁月中不停止地穿梭,马帮是踏上这条路的勇者中最庞大的群体,据说当年马帮挑夫们的身上往往挂满了茶袋,远处乍一看像是只看见一垛茶袋在移动,连腿也无法看清,而茶袋之下,遮不住这些穷困又朴实的人们沉重的喘息,在经过一些险要的山丘沟壑时,即使再有经验的驮马也会受惊,不时地侧翻下悬崖,有时还有将人挤下山沟的惨祸,无怪说茶马古道的浪漫总和恐惧背靠着背,可这些没有阻挡住人们对生计的渴求和对自然的不屈,即使许多险要之处还有用斧,锤,凿生生掘出的泉眼,这样一来马帮便解决了长途中的饮水问题,于是经过了世世代代的付出,这条古道终于成了时至今日全亚洲最具规模的茶叶枢纽,枢纽的结扣聚集在三处,即云南的中甸,四川的康定,西藏的昌都,从这三角区域延伸,是马帮最常行走和交易的网脉。所交易的货物中,茶叶自然是居首的,最受东南亚商人欢迎的茶种包括四川的蒙顶,峨眉,青城,屏上,云南的普洱,滇红,滇绿,沱茶,后来西藏特有的皮毛,麝香以及盐巴,布匹也加入了交易的货物行列,来自印度,尼泊尔的外货则是些首饰,珠宝,香料等。

6.jpg

茶马古道的繁华在唐代达到顶峰,有人甚至认为它在古时就成了交通要道,即使就古道本身而言,艰险不亚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因为从古道周遭城镇的遗迹看,这里的宿站规模都大并密集,许多不同的建筑风格也证明并了来往人流数之多面之广,这样的繁华持续了很久,到了宋,清时期,朝廷还在雅安,永宁等地增设了茶马司,不但有赋税报关的职能,皇宫中的茶贡也由此机构专门筛选,渐渐地伴随着战火纷飞,茶马古道沉寂了,而今日有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茶马古道也从历史的视线中慢慢地消失,百余年后,看着牛马踏出的路被荒草掩埋,总有一种怀旧的情感袭上心头,那些因茶马古道而建的木质老屋和店铺早已经在风雨和灾祸的侵蚀下斑驳倾斜,就连山上的泉眼也被厚厚的枯叶覆盖了,可是只要将一砖茶叶放入沸腾的水中,贪婪地吮吸着茶香,仍然能想象当年马帮人在矮小的马店中,在熊熊的篝火旁谈笑风生,时光的流逝洗刷不去祖辈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喜欢大块咀嚼还未完全烤熟的禽肉,喜欢从马背上摘下满满的酒囊一饮而尽,喜欢对着险峻但雄伟打峰峦高唱山歌,喜欢在霞光和夜色中憧憬着日出,喜欢把玎珰的驮铃声当作一天的开始,喜欢只属于茶马古道的一切。历史总能给予我们惊喜,而这条古道就在偶然间创造了一个神话,当你踏在古道的每一寸土地上时,也许数百年前就有这一支规模宏大的商队马帮从此擦肩而过,错位的时空造就了我们和祖辈们的相遇,也让我们对岁月的思考中染上了乐趣或庄严。

7.jpg

源远流长的茶马古道,你经过了多少的凿镌马踏已不得而知,但唐人贺季真不是说道二月春风似剪刀吗,我愿相信你也是由淳朴灵动的春风雕刻而出的,不经意间暮然回首惊鸿一瞥时,春风无踪,古道依旧,而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和杜鹃花还在永葆着你的青春,驻留着你的容颜,很久以前,中国西南大三角地带的人就已经通过山间古道互相来往了。这里的地理情况十分复杂,山道险峻曲折,货物的运输只能靠骡马、牦牛驮和人背的方式,于是在中国内地和西藏地区之间出现了很多靠人和马的脚力踏出的马帮古道,在中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着一条完全由人和骡马踩踏而成的古道,它从云南、四川进入西藏,一直延伸到尼泊尔、印度,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千百年来,成群结队的马帮从这里走过,将茶叶销往藏区,留下了缕缕茶香,这条古道就是神秘的茶马古道。

8.jpg

茶马古道,沉甸甸的回忆躺在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之间,自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年的千余年之间,是祖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是藏茶文化,马帮文化,商贸文化集合体,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路香茶,是马帮驼脊上书写的岁月的沧桑,土产是燃起商贾们心中希望的圣火,马帮香茶与土特产品构成了大西北各民族的生命之花,据史料记载:在中国西南部的山川中,蜿蜒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马蹄印深嵌在高山悬崖边的石板上,高悬的铁索吊桥下面流淌着湍急的河流,这是一条由驮运货物的马帮踏出的通道,此时使我不由想起: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答案是路在脚下,文学家鲁迅在《故乡》一文中说道: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啦,便成了路。征服了世界屋脊的古道,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主要的线路有两条,一条是从云南的思茅、普洱等地出发,向北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昌都、洛隆、林芝、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向西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它们的起点都是盛产茶叶的地方,主线的沿途还会延伸出无数支线,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滇藏川大三角区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9.jpg

其实,很久以前,中国西南大三角地带的人就已经通过山间古道互相来往了,这里的地理情况十分复杂,山道险峻曲折,货物的运输只能靠骡马、牦牛驮和人背的方式,于是,在中国内地和西藏地区之间出现了很多靠人和马的脚力踏出的马帮古道,在这些马帮古道上运输的物品,除了丝绸、蜀布以外,最重要的物品就是盐。盐作为人们常年生活的必需品,并不是每个村寨都有能力自己开采,很多村落都必须到很远的地方去获取,因此,以某个盐井或盐的集散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盐运马帮古道就形成了。大约在唐代,茶传入藏族地区。据《藏汉史集》记载,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芒波杰说,在我患病期间不思饮食,只有饮用小鸟衔来的这根树枝泡的水比较奇妙,它能养身是一种治病良药,从中可以看出,茶在传入藏族地区后,最初是被当作保健药物使用的,到了唐末茶逐渐成为藏族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与藏族人的饮食结构有关,藏族人在高寒缺氧的气候下,为了御寒日常所吃的多为牛羊肉、糌粑、奶制品等油脂重、不易消化且缺少维生素的食物,而茶叶成分正好弥补其不足,起到了提神化食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藏族形成了对茶的全民依赖,一句藏族谚语最能反应出藏族对茶的依赖到了何种程度,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意思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但最大的问题是,西藏地区本身并不产茶,只能通过贸易获取,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河西及青海日月山一带就已经开始茶马互市,茶叶被大量运往藏区,藏族人对茶的依赖使马帮古道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了满足西藏地区的人们对茶的常年需求,那里的人就必须穿越横断山向茶叶生产地远征,茶马古道最终形成。

10.jpg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中,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时代久远的古道遗迹,如众多的摩崖石刻、玛尼石堆,甚至石头上都有很深的马蹄印和拐杖的痕迹,而这条古道上的通语西南官话则从语言的角度见证了茶马古道当年的繁荣,六君子在当年的考察中发现,横断山深处一些极为偏僻的山村和草原,如加郎村,那里的老百姓对内地知之甚少,但其中一些人却能讲一口娴熟的西南官话。西南官话能在茶马古道上形成通语,只有在古道上的马帮足够多,语言和文化得以深刻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一句“你喝了没有”,可以从云南、四川一直问到西藏,甚至是尼泊尔等地的人都能听得懂。是的茶马古道悲壮而凄凉,它一路险胜,蜿蜒曲折离奇坎坷万里许,它沉着冷静饱经沧桑,文化遗产底蕴厚,它的故事历经千年剥蚀,风雨摧残而不衰,在它的岁月里闪现着茶马古道上的老街风情,洪雅胜利乡、内江的鹤丽镇、汛地塔城,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仍然焕发生机,见证着华夏独有的古镇瑰宝,茶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这些古老的驿镇中彰显着祖先们的智慧,闪耀着人性夺目的光辉,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险,距离最长的千年古道,它充满着神秘与传奇色彩。(王仕彬)

1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茶马之古道,尽在茶壶岁月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t01aab5132415e6b741.jpg b077b404773b730be2773aa4f46f875c.jpg 1505813851908485.jpg 1376381688518p181rbpmujglonan17p094d14g9g.jpg
                                  研究茶马之古道,尽在茶壶岁月里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痴望那匆匆的过往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痴望那匆匆的过往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羡慕,却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便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时,不再那么迷惘,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因为爱,所以放手;因为放手,所以沉默;因为一份懂得,所以安心着一个回眸。也许,有风有雨的日子,才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日子,更适于静静领悟…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