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焰山
(胡琴·西皮)
彭天喜 传授 夏庭光 整理
(夏庭光 苹萍 演出本)
剧情简介:唐时。薛蛟奉三叔薛刚命,单人独骑至九焰山战乱世祸民的袁妖。袁见薛英俊年少,以言挑逗,蛟毫不动情,奋力拼搏,袁吐妖气败薛,薛用真武大帝梦中所赐的捆妖绳,终缚妖女。
剧中人:薛 蛟(武生)
袁 妖(武旦)
◎薛蛟俊扮,印膛刷散淡红加点“一颗印” (显稚气),头戴独独冠,
翎毛倒插,脑后坠青绫,额前捆银块勒条,两鬓垂露发;穿白绣花袍套排疏,系鸾带,下穿白绣花褲(或红彩裤)、白绣花靴(或青靴),持白色双头枪(后怀揣风带――拟作捆妖绳)。
袁妖俊扮,印膛画“一颗印” 描金,眼皮点金粉(示妖气),头戴孔雀冠,
插雉尾,两耳旁垂小辫,身着紫红紧袖“武身子”,腰配“吊带短裙”, 下穿同色跑裤、打靴,持红色双头枪。
◎“真武大帝”: 真武,原名玄武,宋代因避讳始祖赵玄朗(赵匡胤),
改玄为真。湖北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也是道教敬奉的真武大帝的修炼、发祥地。
◎“印膛红”:多用于川剧文武小生。种类有一朵云、一颗印、半边桥、箭红、冲天红、旭日红、风流红、火焰红、月牙红、闪电红等。详情,请参阅《川剧品微·“印膛红”》(165页)。
【空场。
薛 蛟 (上马门出至中场亮相。唱【二流】)
三叔营中亲差我,
九焰山去把袁妖捉。
提枪跨马急如火……(右手勒马走反半月形)
袁妖打阵来!
与少爷大战八百合。
打阵来!
袁 妖 (下马门出,涮枪亮相。唱)
战鼓咚咚如雷过……(与薛“眼镜圈”,对视惊喜)
哎哟,好美的男子呀!(向右摇头,以扫翎挑逗,在【浪里钻】“过门”中左视右瞅)
(唱【浪里钻】)
九焰山来了个小哥哥。
手中若有降摩杵,
赛过西方将韦驮。
奴若与他(稍停再唱)同床――(斜身下蹲作睡状)卧……
(唱【二流】)
也不枉狐仙把道学。(缓近薛蛟)
◎韦驮,又名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担当佛寺的卫戍工作,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为首的八将之一。降魔杵又名金刚杵。
薛 蛟 呸!
(唱【三板】)
真果是妖女残花朵,
不知羞恥胡乱说。
举枪将儿命结果……
袁 妖 好!
(唱)看看谁强哪个弱。
【薛蛟刺袁,妖以手推枪,再互刺,彼此擎枪向里翻――二人背身举枪定相。在【倒板】锣鼓中再向外翻,举枪亮相……
袁 妖 (唱【倒板】)
战鼓连声马嘶叫……(◎)
薛 蛟 (唱【一字】)
烈马嘶鸣战鼓敲。
袁 妖 (唱)观少将头戴金盔双雉绕,
薛 蛟 (唱)观女将头戴金冠凤雉飘。
袁 妖 (唱)观少将身着战袍绣鹰鹞,
薛 蛟 (唱)观女将身穿锦战袍。
袁 妖 (唱)观少将坐下马如虎似豹,
薛 蛟 (唱)观女将跨下骑红如樱桃。
袁 妖 (唱)观少将手中枪银光闪耀,
薛 蛟 (唱)观女将手中枪似蛇出巢。
袁 妖 (唱【大过板】)
观少将赛吕布脸儿俊俏,
薛 蛟 (唱)观女将似妲己――
(唱【二流】)
九尾狐妖。
◎1、【倒板】后双枪插地成倒“人”字形背身亮相,【一字】过门的套打锣鼓里,二人转身扳单翎亮相,薛蛟接唱第二句后收式;2、双方各唱两句中皆不用【一字】过门而接唱;3、“如虎似豹”―― 薛蛟勒马趱步至下场方,袁妖勒马占步至上场方,“红如樱桃”―― 二人以同样步法返回;4、“观少将手中枪……”唱中,薛出枪刺袁,妖绞枪后反刺薛“蓬头”―― 蛟弓箭桩接,薛唱“观女将手中枪……”推袁枪,再划枪打袁蓬头――妖低身接;5、袁妖【大过板】后段的行腔里扳右翎、缓磨步近薛,抛翎挑逗结束。
以上【一字】,双方须配合黙契,方收边唱连做的艺术效果。
袁 妖 (唱)问声将军尊名号,
何方来的小儿曹。
薛 蛟 (唱)三叔薛刚谁不晓,
少爷姓薛单名蛟。
劝你下马受绑套,
少爷饶汝命一条。
袁 妖 (唱)莫把大话说早了,
你我还未把阵交。
你若顺奴把命保……
薛 蛟 看枪!
◎薛蛟挥枪刺袁妖,袁手推枪后扯“上下式囗”, “过合”、打“小快枪”
前段――至薛踢腿止,二人横枪相对起慢节奏的【半登鼓】:反顺高低式囗亮相,再双枪触地,扳翎磨反顺半圆台,起“坐莲”序式,紧接缓打“枪架子”, 再里外翻――袁妖挑逗薛蛟;然后相对,【半登鼓】止,干鼓配(展示“翎子功” 后继起【半登鼓】用翎时如前――下同)“交叉点翎”; 继背枪、抱枪、挽手、小圆台“转翎”; 遂背身“摆翎”;接对面垂首“转翎”; 二人左右分转―― “托手枪”( 三锤―――“壮壮壮” 配,激烈锣鼓起),继打“小快枪” 后半段,然后干鼓伴“枪扎颈”; 薛刺袁,袁跨腿夹枪,妖枪刺蛟――即停、收回、以手轻打薛蛟脸,再翻身扳翎亮相,缓缓离去――下场门下。
薛 蛟 (唱)九焰山定要擒袁妖。
哪里走!(“耍下场” 追下)
袁 妖 (上,唱【三板】)
小薛蛟人俊武艺好……(略思)
有了!迷魂气叫他神魄飘。
【薛蛟追半圆台至下场方,袁妖右手扳翎蹲身吐妖气――薛蛟独脚左转(翎随舞),败下。
袁 妖 小薛蛟!小哥哥!你不要跑,奴家才舍不得杀你呀!(“耍下场”, 追下)
薛 蛟 (上,唱)
哎呀不好!袁妖囗吐妖气,令俺神思缭乱,双目难睁。我又如何擒她……啊!昨晚梦寐之中,忽见真武大帝降临,并赐我捆妖绳一根,降妖服魔,百发百中。彼时拜谢大帝,将绳收藏怀中,不知是真是假……(摸绳出)果然在此!此乃真武大帝助俺功成!
(唱)捆妖绳量尔无处逃。
【薛蛟引袁妖上,袁欲再吐妖气……
薛 蛟 捆妖绳!
袁 妖 (大惊)哎呀……(抛枪)
【薛蛟平直抛绳――绳缠袁腰,蛟踢袁“坐莲”(此“坐莲” 乃盘腿跳跃坐地,前“坐莲” 是把子单对名)。
薛 蛟 (枪逼)走!
【袁妖撒娇后,起身掏双翎逗薛……
薛 蛟 走!(押袁妖下)
――戏毕
1955年2月 整理 1999年12月 再次修改
附 记:《九焰山》又名《盜丹还丹》。“盗丹还丹”, 是袁妖囗吐迷魂气令薛蛟迷性动情,行欢娱亊,妖盗其精,蛟面色如雪(以扑粉盖红),骨叟如材。真武大帝赐薛蛟仙药呑服,再行鱼水欢时,薛蛟之精失而复还(刷去扑粉加干红),并生擒狐妖。整理本去掉了这一情节。
戏中的“翎子功” 用得较多――老师传授时有意而为,让学者加强锻炼。我学后与老伴苹萍唱至 2000年3月带王蓓演出(重庆市川剧院资料室有录像)和此次纳入“剧本选” 都“原封”未动。愿学的艺友,可酌情用“-”法。
2014年6月 端阳节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