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74|评论: 0

[草根播报] 铭记内江糖业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江的糖业历史,至今已有三百余年。1716年,曾达一家族与许多“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一样来到内江,并将甘蔗制糖技术带到内江。

  从此,内江遍种甘蔗林。陈祥云在《文史资料选辑——内江糖业》中的《内江蔗糖经济的形成》一文中提到,1911年,内江的甘蔗种植面积已达14800公顷,总产量达59.9万吨,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糖坊、漏棚星罗棋布,最多时达到三千多家,遂有“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之说。

  战争年代,内江的制糖业遭到极大破坏,产糖量锐减,新中国成立后,内江的糖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第一个自己设计、制造、安装的机械化糖厂——内江糖厂于1956年建成投产,迅速成为耀眼的企业明星,全国甘蔗综合利用现场会议、全国甘蔗糖厂第六次经验交流会议先后在内江召开。

  当然,内江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因为它盛产糖,还因为它有酥而化渣、甜而不腻的蜜饯。据史料记载: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富春、宋庆龄等中央首长都曾品尝、称赞过内江蜜饯,蜜饯在计划经济时期更是为内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说,内江糖业不仅丰富了本土文化底蕴,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养育了千千万万甜城儿女。

  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江糖业逐渐成为历史,但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当忘记那一段辉煌的糖业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得内江糖业为甜城儿女作出的贡献。

  然而,如今内江制糖业的遗迹已经难以寻觅,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多去宣传糖业历史文化。首先要注意保护如曾家大院这种制糖艺人的旧院落;同时,对内江蜜饯多做宣传和包装,提高内江甜文化的知名度;建造甘蔗种植实验基地,增强内江糖业的竞争力,争取让内江糖业再现辉煌;最后,可以将内江糖业的三百余年历史用不同形式进行描绘记录,让子孙后代更好地传承甜城文化,建设幸福美丽内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