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95|评论: 0

双流擦耳岩古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5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流擦耳岩古渡


四川都江堰下游的岷江上,有五个闻名的古渡,古蜀时称为五津。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风烟望五津”,就是指这里。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五津中的涉头津就是擦耳岩古渡,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

擦耳岩河口水流湍急浪多,最不适宜摆渡,但由于这里是大邑崇州去成都最近的岷江河口,要求摆渡的人多。于是,这里的前人因地制宜,探索发明了一种不用人撑船划桨,也没有机器动力的全新摆渡方式:用一根竹篾绳把渡船栓吊于河面上,利用河水流动借力驾船。这种“筰索吊船,借力驾船”的方法和原理,最简单实用,最经济实惠,体现出了前人的极致智慧。这一摆渡原理,一直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擦耳岩建桥前的汽车船渡。

南宋陆游曾在崇州做官,他的《自江源过双流不宿径行之成都》诗,开篇“断筰飘飘挂渡头,临江立马唤渔舟”,正是他牵马在这里过渡,看到竹篾绳从河中飘荡而来栓挂在船头的真实情景和对古渡船的赞扬。

擦耳岩渡是开发利用河水流动为人类服务的首创,它比我国发明于隋盛于唐,同样以河水作动力用于取水灌田的筒车早六百多年,比在河面上同样起交通作用,创造智慧满满的我国赵州桥早两百多年。擦耳岩前人利用大自然河水流动驾船摆渡的这一形式,至今为我国独创,世界唯一。这一智慧形式,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创作的又一新页。

擦耳岩古渡历史文化悠久,驾船摆渡独特智慧,可谓我国摆渡文化史上的一顶耀眼皇冠。(作者蒋剑康)

                                                                                                                     2017.11.25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