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诏是干啥的 我们现在所称的理发师、美容师,美发师,古时候称作待诏、剃工、镊工,俗呼为理发匠、剃头匠、整容匠等。 理发与美容从远古就已产生了,传说伏羲时就已开始椎髻,不再散发。古人挽发为髻,男女到了成年,要行加冠与及笄之礼,要束发;对罪犯要施髡刑(刮去须鬓);宋、元时期理发匠就被称为待诏,正如卖茶水的被成为“茶博士”一样,跑堂称其“堂倌”一样,是取其随时待命而被召唤之意。古代,“九品官”(约等于今时的试用公务员)如“翰林院待诏”也是借待诏一词封的官。 因为清兵初入关之初,曾下“剃发令”,将汉人束发为髻改为剃发留辫。当时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举。那时就专门有挑一付剃头担子,前挂铁链(拿人)后挂利刀(不肯剃发就立即砍头)的待诏,昭示朝廷有令莫违。辛亥革命后,把辫子革掉了,中国人的头发经历过血风腥雨的考验后直到解放后的70年代,人们才渐渐淡忘了(不管是做官的还是剃头的)待诏的称呼了。 如今的理发、美容业,已以全新、现代化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 正是“妙手回春美姿态,人面桃花尽春风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