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历时12年,呕心巨献——嘉绒藏族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发行啦!
19世纪30年代,诞生了研究藏文化的专门学科——藏学。目前,藏学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科,研究的范围在扩大,研究的成果在丰厚。然而,藏学在嘉绒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就冷清了许多。
阿坝州作为嘉绒藏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区之一,为了解决嘉绒藏族在藏学研究中史料匮乏的问题,以及更好的传播、传承嘉绒藏族文化,阿坝州藏族历史文化古籍研究协会和四川民族出版社于2005年共同启动了图书出版项目——编辑“嘉绒历史文化”丛书。
2005年,嘉绒历史文化丛书立项,编辑工作第一时间展开。
2005
丛书内容,均为藏、汉双语
2017年,丛书六部共10本,出版发行。
2017
丛书内容,均为藏、汉双语
12年呕心沥血,编委会搜集了国内外公开出版的藏、汉文史书中涉及嘉绒的文史资料和散存于寺院、民间的嘉绒古籍收集起来,藏、汉双语互译,汇编成丛书。
内容包括了嘉绒藏区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语言文字、民间艺术、天文历算、卦经卜辞、文书档案、神山圣地、人物传记等方面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不少从寺院和民间收集的古籍藏文手抄本,第一次翻译成汉文公开出版,弥足珍贵。
嘉绒历史文化丛书史料六部十本:《嘉绒藏族历史》(上、中、下)、《嘉绒地区寺院圣地》、《嘉绒地区名人传》(上、中、下)、《嘉绒地区历算》、《嘉绒地区风情》、《嘉绒地区杰布及文书档案》。
这是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
到底是谁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
才让我们得以看见,
这套意义重大的宝贵丛书。
赞拉·阿旺措成
西南民大资深教授,曾出版过《古藏文词典》、《赞拉·阿旺措成论文集》等,翻译作品有《朗氏家族史—灵犀宝卷》、《藏族史奇乐明镜》等。
杨海青
原阿坝州政协主席。曾主编过《阿坝文化史》和多部阿坝文史集、出版过画册《四川阿坝藏区民间文物奇石精品》等。
以上两位,
便是这套丛书的汉语和藏语的主编。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主编赞拉·阿旺措成教授,
了解到更多细节,收获了更多的震撼!
藏学在嘉绒方面的研究冷清许多,没有多少研究成果。造成这种局面,缺乏资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藏、汉文各种历史资料中,嘉绒方面虽有提及,但大多非常简略。嘉绒本土各类典籍原本还是丰富的,不幸于十八世纪清廷两次征讨嘉绒腹心地带时,遭受两度焚烧厄运。所剩典籍一部分由各地寺院收藏外,其余散失于民间。这种局面造成史料匮乏,给研究带来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在时任阿坝州政协主席的杨海青先生的倡导下,阿坝州藏族历史文化古籍研究协会决定把国内公开出版的藏文史书中涉及嘉绒的文史资料和散存于寺院、民间的嘉绒古籍收集起来,并译成汉文,汇编成丛书,公开出版发行。这就是想要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
现在丛书面市发行,我们可以看到这套丛书内容非常丰富,编委会花了12年的时间,不敢想象工作量可以和我们讲一下,大家的工作情况吗?
嘉绒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小组成员有20余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丛书的资料收集、整理、校对、编辑、审核等工作。
其中有在岗上班的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讲师、中等专科学校老师、单位职工,有的还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平常都很忙。
十余年来,大家的节假日几乎都贡献给了《嘉绒藏族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小组成员中,还有退休干部,年纪大的有八十多岁,他们也把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让给了《嘉绒藏族历史文化丛书》。
听起来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面对更多的困难,毕竟大家还有各自的本职工作,等于把所有休息时间都拿来“兼职”编辑这套丛书。那么,又是什么使大家坚持了12年,去把这件事做成的呢?
我们出版发行这套丛书,固然是为了给嘉绒藏族历史文化研究者们和爱好者们提供查阅资料的方便;为了解嘉绒藏族地区历史文化,提供权威读物。更为重要的是,这套书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影子。
它从各个方面将嘉绒藏族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高超的智慧,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来。读了这套丛书,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我们是满怀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坚持,在努力。
谢谢你们的坚持,让嘉绒文化历史让更多的人看到,让这些宝贵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那么此套丛书出版后,接下来还有没有别的打算和规划?
今后打算重点抓以下几项工作:
一、 继续编辑《古藏文词典》,该词典曾经出版发行,有一千页左右,现在补充词条,已经编了两千多页,完成了百分之八十,打算明年完成。
二、 编著一部《嘉绒藏族简史》,现在基本脱稿,正在做完善工作,明年可以出版发行。
三、 继续收集整理嘉绒历史和文化资料,并陆续出版发行。
阿坝州作为嘉绒藏族文化的核心地之一,
你是不是也忍不住好好品读这套丛书的冲动?
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
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瑰宝。
嘉绒历史文化丛书共六部10本
售价:550/套
购买地点:马尔康市新华书店
成都桑布扎书店
最后,
让我们向编委会的成员致以敬意~
也为这套嘉绒历史文化巨作欢呼鼓掌~
期许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
能得到更多的传播,
能更完整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