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到一些饮食节目,发现现在,很大一部分国内,特别是国外的人,开始流行吃食物的本味,或者说生吃(据说是一些食物生吃会比较甜),不喜欢浓重调料以及烹调,虽然,这只是一种新的饮食观念,是否形成新的饮食浪潮,趋势,习惯还未可知,但是,对于在大多数烹饪中需要用到调料的川菜而言(虽然说很川菜很多菜品也没有很多调料的添加),这确实是一个潜在的危机,面对这种现象,我觉川菜不如把此种情况当作自己发展的契机,在下面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保持原来的菜式,虽然“追求食物原味”的观念方兴,但并不是说大众在吃食物时,都不放调料了,放调料的烹饪手法仍然是主流,川菜在放调料的烹饪中依然独具特色和优势,这种特色和优势应该得到保持。 第二,发掘,收集川菜中本来就少调料,少烹饪的菜,并认真领会这些菜品口感,领会先辈们在开发这些菜品时的饮食观念,烹饪手法,看是否能基于这些饮食观念,手法,利用本地食材开发出更多的菜品(现代川菜中已有不少少本味烹饪的创新,比如清汤黄牛肉,牛料理等等)。 第三,应该充分理解“食食物本味”这种饮食观念,了解相应的烹饪手法,之后就可以有如下的创作空间: (1) 本味烹饪对食材要求很高,应该在优秀本地食材的选育上多下功夫,之后,可以在本地食材中开发出“本味”的菜品; (2) 可以在本地食材和国外食材的搭配中开发出“本味”的菜品; (3) 可以在本地烹饪手法,本地食材,国外食材的使用和搭配中开发出“本味”的菜品; (4) 可以在国外烹饪手法,本地食材,国外食材的使用中开发出“本味”的菜品; (5) 可以在本地烹饪手法,国外烹饪手法,本地食材,国外食材的配合使用和搭配中开发出“本味”的菜品,等等。 如果这些“本味”的菜品符合川菜的风格,还可以把它们纳入到传统的川菜体系中。 如果将这话题进一步扩大,我们还可以谈论到川菜的开放上来,所谓开放就是要多学习其他菜式,特别是他国菜式的饮食理念,食材,烹饪手法和口感,熟知各门派功夫,具体下来,不说在四川引入更多的外国餐厅,至少在厨师学校,川菜研发中心应该有更多的人熟悉全世界的食材,同时熟悉日式,泰式,法式,土耳其式等菜系的食材,烹饪手法,饮食观念。之后,小则可以在烹饪手法上学习国外,食材上运用国外,大则在饮食观念上作出有益的吸收,总之,以开发出更新,更美味的菜式,以川菜不断扩展为最终目的。(其实,个人认为在开发之中是可以以川菜为核心的,因为其他菜式虽有优点,但不足以挑战整个川菜体系,反而,川菜可以把这些优点学习过来,壮大自己)
一点补充: 个人觉得“本味吃法”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生吃,二是少调料的吃法 生吃主要是生吃海鲜鱼类,河鲜是很少生吃的,这方面日本是最擅长的,生吃的文化也遍布全日本,但如果要说把生吃的方法拿到四川,则是很难走得通的,一是生吃的食物大多比较冰冷,中国人在吃正餐的时候是很难习惯吃一些冰冷的食物,二是中国人也不习惯生吃,生吃的口感是大多数中国人比较难接受的(当然,这种习惯可能会随着年轻一代的出现而有所变化),三是陆地上的食材似乎更适合熟食,生吃的烹饪方法比较难以开发,总之,“生吃”是四川菜不太擅长,中国人也不太习惯的一个领域,如果要开发,可能也只有以海洋食材为主,本地食材为辅比较容易。 少调料的吃法是可以在川菜中找到素材的,比如开水白菜等等,最近新开发的菜式中,也有如清汤黄牛肉,牛料理这样比较好的尝试,运用好这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是川菜在“本味吃法”中一个重要的发力点。 本人在这方面非专业人士,只是凭借自己的对餐饮界的观察和经验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四川餐饮界能秉持开放的心态,放眼全球,广泛汲取他国的经验,对川菜的未来做出更深入,更广泛,更专业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