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成各地市州自己进行,因为各市州水平不一样,成都和绵阳这两个城市总体水平很高。
2.赞成只考一次,会考和升学考试合为一体。现在有的城市会考和升学考试分开的,只拿毕业证只考会考,要升学就两个考试都需要参考,考完会考之后不准备读高中的就不用来了,有的就被老师推荐上某些中专。在初三复习紧张阶段组织那么多的统考很影响着教学的进行,至于水平怎样在毕业升学考试中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拿毕业证,现有工作单位让他提交初中毕业证证明他是初中学历?不仅初中没必要,高中也没必要。有老师在会考完毕后就让学生读中专还没办法惩治,因为当地教育局设置了会考,会考就是拿毕业证,会考通过了又不准备读高中就去读中专,乍一看好像老师在帮你,其实就是赚钱,唯一的目的。就一个考试,初中毕业考试,不论读高中还是读中专都需要参加毕业考试,所以就不准中专提前招生需要中考之后进行,同样也不能有着直升班不让再参加初中毕业考试,每个孩子需要走过他应有的阶段,是初中生毕业就要读完初三参加完初中毕业考试。
3.至于什么美术,音乐,计算机课程我想还是在初二年级结束后就由各个学校自己组织考试,真的要弄到初三都还进行确实很难,而且学生又不是都要去学艺术类。就在通常意义上初中来讲,美术,音乐,计算机还是就在初二年级就结束并且组织考试,而且是不是要建立艺体类初高中还是小学现在也在激烈讨论中,我们这里按照通过意义上的初中来论及。
4.初三依然要开设地理和生物的课程,把初一初二地理、生物课程拆分一部分到初三学习,要让别人学习,教育部就要制订教材,不然别人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教。至于道德法治那就是政治课程,法治那是大学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才认真学习的。总共考九科,笔试每科都要求闭卷。
语数外150分
物理化学100分
政史地生65分
体育20分
男女项目50米+铅球+立定跳远
男生项目+引体向上 女生项目+仰卧起坐
至于听力依据各地市州情况进行,但不考听力也不是说的就不能检测考生英语水平,这几年因为听力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也常有,至于口语那确实没有必要,太多人进行连考官都不够。
也有人这样给出分数
语数外150分
物理化学100分+理化实验5分
政史地生60分
体育30分
两种考分设计都可以采用
第一天上午 语文(2.5小时)
第一天下午 物理(1.5小时)
第二天上午 数学(2小时)
第二天下午 化学(1.5小时)
第三天上午 英语(2小时)
第三天下午 生物(1小时)
第四天上午 文综(政史地)(3小时)
文综在一张试卷上但是要做好分科答题卡设计,便于各科分数统计。以上的科目考试顺序也是可以更换的,具体看各个教育行政部门。
5.考试必须认真组织,认真监考,同意在县城上才设立考点,几个学校全部打乱,毕业班老师不得监考本校学生参考考点,需在另外考点去监考,每场考试监考员抽签决定监考教室。试卷也是要做到抽真空密封,阅卷也要做到两次有限阅卷,两次有效阅卷是两位阅卷员在根本不知情情况下阅卷在在规定差值范围内求平均值。
AB阅卷超过规定差值重新派发试卷,CD阅卷在规定差值内派发E阅卷,E阅卷分值要与C与D分值差在规定范围内求CD平均数,只要CDE有一个不符合提交阅卷组。
6.鉴于不平衡的原因,所以是各地市州自己负责组织,省上负责监管。但是地级市范围内全面放开,比如成都新津县的学生只要成绩够了就可以读成都七中,成都七中不能因为是新津县而非成都城区学生排斥,同样在各个县也是通用,比如成都大邑县学生要到成都蒲江县就读蒲江中学,蒲江中学也没有任何理由排斥,更不能因为什么厂子弟等排斥,简言之,地级市内各高中全部通用。也明白现在一些中学跨地挖优质生源严重,但又不能完全杜绝,因此我们给于一个平衡,招收外地生源当年不得超过35%,比如招1000人,外地生源至多不过350人,目前在四川省来讲也就是成都和绵阳那九所高中,其余都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招收外地生源不够,需转为本地招生,同时必须监管,如果外地生源招不够或者中途流失严重就要减少自主招生乃至取消跨地招生资格。
7.在初中毕业考试前只组织填写考生基本信息其他一概忽略,因为有些高完中为留住本校优秀生源或者只有初中但是和一些高中利益往来就动员老师动员学生填报哪一所高中,甚至还有领导让老师冒充学生笔迹填报的,在紧张复习阶段给老师增添了不应有的负担,也给学生赞成无聊的压力,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着自我选择权,任何人无权干涉。至于各高中录取在教育网上进行,可以是等级可以是具体的分数,但是公布了之后没有达到该分数该等级教育网就应设置通不过,杜绝关系户,在公立高中必须这样做,同时也要注意有关情况,不要在一体内的高中因校区不同就有着不同收分,可以分校区,但是录取时应该一个标准,同时更要注意所谓的挂靠造成不同收分,独立的办学单位就是单独公布录取标准,这尤其在成都必须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