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心中明白,从军事角度而言,南京确实不利于防守;但从政治角度而言,首都南京又不能不守,而他所期待的大家群起呼应、捍卫南京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会场一片沉默,在此情况下,军委会训练总监部总监、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突然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 “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听到这番慷慨忠义的陈词,蒋介石心中大喜,立即任命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司令长官,唐生智也慨然受命,并当场向蒋介石保证,他将在指挥南京保卫战时,“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统帅命令,决不撤退”。 但对唐生智比较熟悉的李宗仁,则认为以唐生智的实际能力,所谓与南京共存亡,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已,对此,李宗仁故意语带讽刺地翘起大拇指,对唐生智说:“孟潇(唐生智的字),你了不起啊!” 唐生智则反唇相讥:“德公(李宗仁),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 2这注定将是一场悲剧般的战争,南京已不能守,又不得不守。 1937年11月1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为南京固守与放弃问题踌躇再四”,但考虑再三,蒋介石最终决定坚守南京,并希望能固守“3个月乃至1年”; 11 月 26 日,蒋介石又在日记中写道: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但蒋介石也明白,在日军的军事优势下,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划算,“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之问题,而是固守时间之问题···只可希望较短时间之防守。既作短时间守城之望,则不必将全部之基干部队,全部牺牲,须预为撤退之掩护”。“若是至不得已放弃南京时,各防守部队撤退,得有掩护。” 对此,临危受命的唐生智也非常明白:“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