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病逝,享年90岁。其作品多次选入课本,一首《乡愁》,成为每个中国学生的必读诗;而他的《乡愁四韵》等诗被谱上曲子变成歌,同样传唱到海峡两岸、大江南北。作家梁实秋曾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 一时无两”。他的离开,让文坛好友和网友都十分伤痛。
>>四川情缘:半个川娃,说了60年四川话
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抗战时期,他在重庆上学,因此不少好朋友都是四川人;他与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是知己;夫人范我存女士年少时也在乐山念书……种种与四川有关的记忆,让余光中夫妇俩至今的生活仍有不少四川痕迹:比如喜欢吃泡菜,比如夫妻俩60多年的对话,全是四川话,“我们两个说的四川话,加起来比岷江、嘉陵江都长。”
>>挚友流沙河回忆:不善言辞的文章大家
第一位把余光中“引进”大陆的是诗人流沙河。80年代初,他俩通信,相互颇为欣赏对方的文采。流沙河本姓余,故互称“本家”。今日得知余光中去世的消息,流沙河给其夫人范我存写去安慰信。流沙河回忆:余先生不善言辞,为人严肃厚道,从来不在人面前说他人不是,不争论,很忍让……前年,流沙河去台湾旅行,余光中还亲自开车接他,带他四处游览。
>>写乡愁只花了20分钟,却酝酿了20多年
余光中曾介绍,他离开大陆时只有十三四岁,“那时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都还写不出这样的诗句,但这种情绪压在我心底已经20多年”。余光中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最喜欢的还是大陆母亲”。
>>余光中:一首乡愁,把我整个人都遮住了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首几乎人人都会背的乡愁,曾让余光中感到苦恼,因为这张大大的名片,已把他整个人都遮住了。“写过一千首诗”的余光中,其实还有这些名作: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忆李白》
2、你带着笑地向我步来,月色和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绝色》
3、“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 ,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当我死时》
>>网友悼念:乡愁还在,你却走了
@meimeier:乡愁,终于不再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您与母亲相聚了……
@果谧泥:留下了一世乡愁,大师走好,游子安息!
浅浅的海峡,浓浓的乡愁。
先生,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