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近年来,仁寿县处处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各个领域的力量着眼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为扶贫工作添砖加瓦。文化扶贫的路线图也愈发清晰,精准发力下,农村群众也逐渐乐享“精神大餐”。
扶贫扶智 改变观念提升素养
“我特别喜欢看报纸,空闲的时候还会去村上的农家书屋看书。”12月10日,仁寿县禄加镇盈坪村6组村民王全超说,要多学习,才能了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家庭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导下,王全超转变思路,多方学习,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全家种植的经济效益不明显的10亩椪柑、红桔进行品种改良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和王全超一样,四公镇永胜村3组贫困户邱昌元为了更好地实现家里柑橘种植的技术改良,也常常往村里的农家书屋跑。
扶贫先扶智。从文化层面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观念的问题,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仁寿县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域多方发力,贫困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基层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市定贫困村,仁寿县石咀乡黑漆村结合“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完善了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标准,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群众活动室、阅报栏,配备1.7万元以上的文化活动器材。
黑漆村不仅重视文化阵地建设,还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整合力量,组建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开展德治与法治宣讲;使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充分发挥职教中心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的作用;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创建活动;开展农业科技活动、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实施“科普惠民工程”等。
着眼于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力求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仁寿县不断加强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室面积达标脱贫工程。目前,全县已建成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60个文化院坝、618个村(社区)农家书屋、140个阅报栏,建成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村(社区)活动阵地。
瞄准目标 统筹资源精准对位
近日,仁寿县宝飞镇水晶村村民一边在田间地头劳作,一边听“村村响”里正在播放的广播内容。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守文介绍,为了让村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村干部会定期检查全村12只喇叭,确保收音正常。
作为多部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村村响”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获取农业致富信息等。今年初,仁寿县就制发了《仁寿县广播“村村响”管理办法》,对彰加、珠嘉等乡镇广播“村村响”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维修,让这项惠民工程更好地造福群众。
住在禄加镇盈坪村2组的贫困户唐贤良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中午收看新闻。“现在我们有产业,有收入,一家人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唐贤良说,人穷志不能穷,一定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一步一步把生活过得更好。
紧紧围绕“文化强县”战略目标,始终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坚持民生优先,发展为大,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和文化脱贫攻坚工程,瞄准目标,统筹资源精准对位,截至目前,仁寿县共争取资金172万元采购直播卫星电视信号接收设备,完成了5839户建卡贫困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切实解决了建卡贫困户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17年,仁寿县举办了“2017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眉山首届樱花节仁寿分会场暨仁寿县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进行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铺天盖地开展“同圆中国梦 共建新仁寿”送文化下乡、“春节七天乐”“文化走基层 戏曲进校园”、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文化钟点工对接留守儿童、科普宣传活动进乡镇、“4·23”世界读书日宣传、乡镇、村节庆庆祝等文化惠民活动1500余场,群众参与达130万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036场。(眉山日报 郭侨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