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成都各大校园招聘逐渐停止,成都汇博网人力资源专家针对今年毕业生就业状况,总结出校园招聘的五大误区:
(一) 非名企、大企业不去。
每个毕业生都将进入名企成为自己职业目标。名企到校园招聘,往往会排成长龙,每个毕业生估计只有1-2分钟的沟通时间,而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企业专用邮件是不错的方式,每家知名企业都会收到几千封甚至几万封求职信,但是竞争也是残酷的:录取率成几百比一,像微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著名企业更是千里挑一,最终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毕竟也是凤毛麟角。汇博专家谈到:知名企业,大型企业分工很细,培养的是专才。就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一般不同的模块会安排不同的人员去做,而中小型企业由于人手少,各个模块都会涉及,培养的是“全才”。而在微企工作涉及的面可能更能与企业一起成长,当企业发展壮大时你会感到成就感。
(二) 非外企、国企不去。
很多毕业生只想去外企,国有企业工作。认为外企待遇不错,而选国有企业的原因是追求稳定。然而每年外企业提供的岗位毕竟很少,国企大部分论资派辈,机制僵化,如果毕业生向管理人才成长,过程漫长。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大部门都充满活力,“以才定岗”,为毕业生提供广阔发展的空间。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多当年效益不错的国企,由于体制原因,效益江河日下,而像龙湖等部分当年的小民营企业,现在已经蜚声海外。
(三) 非要到大城市不去,非发达地区不去!
很多毕业生抱着“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拼命往大城市挤,当然大城市机会是不错,但竞争激烈,生活成本也特别高。同时,由于大城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太多,对于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来不具备竞争优势,本科生都只能做一些基层职位。而在广袤的西部却缺大量人才,很多企业把本科生生甚至大专生都当一块宝。而随着西部经济如火如荼的进行,到西部工作对于有志于成就一翻事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不错选择。
(四)非要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
公务员的工作很让人羡慕,早九晚五,福利健全,待遇优厚。但每一年国家公务员录取的名额是很限的,一些热门职位更是数千人竞争一个职位。对于毕业生来说要理性认识,同时毕业生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看到公务员职位只适合哪些追求稳定的人员,报考公务员的人往往是出于稳定的原因考虑,因此个人性格等是否适合对于是不是能够长期从事这一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在这个行业中沉淀下来,稳定是无从谈起的,也就失去了当初报考公务员的意义。对于想自己创业,或者事业“野心”毕业生来说也不适合报考公务员。
(五) 非等下一个“更好的机会”
汇博人才网专家还谈到:校园招聘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绝佳途径,十月份,十一月份尤为关键,届时将有很多知名企业进入学校宣讲。对于这么多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除兴奋发,面对一些有意选择自己的企业很犹豫,很多毕业生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先看看,说不定还有更好的企业,更好的机会。然而错过这一黄金时期后,企业毕业生的招聘结束或用人量减少,后悔莫及了。汇博人才网专家还谈到,通过他们对10000名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往往部分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有这种想法,结果最后心仪的企业失之交壁。毕业生应该对自己的实力做一个充分评估,“该出手就出手”,不要留下遗憾。
“用人慌、招人难”的解决之道
成都,简称蓉,四川省省会,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随着成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工量增大,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很多企业反映“招工难”的现象越来越多。曾经一家百货公司招聘营业员排2公里长龙的队,某新店开业招聘时上万人应聘,人才市场的大门都挤烂的美好场景已成为永远回忆,“用工慌”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用工慌问题,成都汇博人才网人力资源专家谈了谈他们的看法。
(1)、增加先进设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现在面临用工慌的问题多是劳动密集性产业,生产设备较为落后,很多企业感觉引进设备或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需要大量成本,舍不得投入。然则从长远来看,这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主要问题之一,只有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或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减少用工量,才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例如在一知名服装企业“雅戈尔”车间,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服装生产技术装备和生产流水线,这也是雅戈尔获胜的秘诀之一。
(2)、注重员工成长,加强内部培养。
随着80、90后成为用工主力,他们在考虑工资待遇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当面临“职业天花板效应”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离职。例如保安工资虽然高,但是对他们吸引力不大,认为是青春饭。某知名企业看到这一点,为保安设计了一条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他们的保安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公司的培养体制,将有机会成为物业经理,甚至总监,这样他们的保安人员的流失率与同行相比大大降低。而外企业在这一块就做得不错,某知名外企还给优秀员工提供到海外总部学习研修的机会。
(3)、增加人文关怀,提高员工福利。
对公司来说,在提高员工待遇的同时,可以设置文化室、阅览室、电脑室、兴趣班等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在帮助员工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为员工提供夫妻房等措施,都能起到稳定员工的作用。同时要想办法解决部分员工的一些实际问题,真心为员工着想。某大型企业更是在人力资源部专设一个团购专员职位,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集团有10000多员工,团购专员这一职位主要是在相关商场、超市、洗衣店等衔接,通过团购这种当经流行的方式,为员工解决衣食住行等实行问题的同时,为员工节约了少到200元,多达上千元的费用,深受员工欢迎,也变相为员工加工资数百元。
(4)、拓宽招聘渠道,加强内部推荐。
企业进行招聘渠道的选择,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在根据不同岗位的任职要求,分析该岗位的人才特点,从而选择并开辟多种不同的招聘渠道。对于劳动密集产业企业来说,除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招聘报纸、学校等等招聘渠道外,也可以建立一些特别的招聘渠道,如深入乡镇(在一些农村赶场天会有大量的人员),和劳务经济人合作,离职职工重新返聘,建立招聘QQ群等方式,当然内部推荐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方式,内部员工推荐的人员认同度高,对企业了解,稳定度也较好。
(5)、把好选人关,适合自己企业才是最好。
选人是企业招聘第一关,也是很重要一关。然而企业往往存在一种误区,只选最优秀的人员。而优秀人员大部分都有“好高骛远”,稳定性较低的通病。这也是他们在中小型企业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即使能暂时屈就于中小型企业,也只是权宜之计。所以在选择人员时间应选那种对企业认同感较强,愿意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员工才是最合适的人员。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应该注意哪些
(1))简历不是越厚越好!
成都汇博人才网专家谈到毕业生们对于个人简历的精心制作,重视程度绝不亚于毕业论文,他们希望通过简历将自己成功推介给心仪的用人单位。现在大部分毕业生的简历少则四五页,多则十多页,有的甚至装订成册。而通过对1000名人力HR调查发现,HR阅读一份简历的时间一般在2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10分钟。而大型双选会一些知名企业每天都收到少则上百份,多则数千份。面对堆积如山的简历,HR往只能往走马观花,制作有特色而简练的简历更容易受青睐。
(2)实习经验不是越多越佳!
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认为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硬伤,所以往往在简历上注明很多实习经历,如在“康师傅做了2天促销”等,而对于企业看重的是应届毕业生的可塑性和朝气。人力资源专家谈到,应届毕业生在写实习经历时,就与应聘的岗位和职位相匹配。应聘营销类职位,,一些兼职会为你加分。而于技术类职位,企业更注重你在相关行业的实习经验,太多的实习的经验企业还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你不够用功,花在学习的时间太少,而让你将失去一些好的机会。
(3)简历海投犹如“大海捞针”
由于就业竞争压力很大,很多毕业生喜欢海量投放简历,有的毕业生每天都会投上十多份简历,对于知名企业每家必投。偶尔得到面试的机会,由于对企业了解甚少,结果往往可想而知。由于海投简历,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简历更缺乏针对性,因而总会石沉大海。
(4)“先就业在择业”观念不可取。
由于就业形式严峻,很多毕业生采取“先就业在择业”的所谓曲线就业方式,找的工作专业不对口或者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往往缺乏热情,导致了频繁跳槽。有的毕业生今天做会计,明天做文秘,过一段时间又感觉营销工作不错,结果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都荒废在了求职路上。而理科类专业技术革新很快,几年时间一过,估计原来的知识估计都原不上了。
汇博人力资源专家谈到,从一个应届毕业生到一个行业的行家,至少需要3-5年时间,毕业生在找工作前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