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明知道某件事没有危险性,却也会觉得害怕,这就是胆小的表现。 人类的恐惧情感通常有两种来源,有的是不了解事物的神秘性,有的却是不太了解事物的危险性和不安全感。 恐惧感会减少孩子获得新经验和新知识的机会,甚至阻碍孩子今后的发展。 孩子胆小,家长大多脱不了干系。如果家长的胆子本来就不大,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提心吊胆,限制孩子的行动,就会减少孩子活动的机会,从而使孩子也经常性地心存恐惧。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时常会有恐惧的心理,就应该反省一下了,自己是否在用积极的态度培养孩子呢?
孩子胆子小,常常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他们做事非常谨慎,时刻提防着周围会不会出现危险。但是,这种孩子通常是特别有理性的,所以家长更应该指导孩子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有调查发现,许多成年人往往看不出孩子害怕的原因是什么,于是他们用成人的观点去帮助孩子,结果弄巧成拙,不但没能帮到孩子,反而更加深了孩子的恐惧。
孩子最害怕丢脸,害怕被别人说自己丑,愚蠢或不诚实。对孩子而言,这些会严重打击到他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那是最让他难受的事儿。 许多家长都能正确地指出,自己的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失去爸爸或妈妈,但他们却很少认识到,孩子的这种恐惧是因为担心他们自己被遗弃。 在一次国际夏令营中,辅导员老师发现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对于孩子普遍害怕的天黑,单独外出,昆虫,野兽等毫无恐惧感。这些孩子普遍善于交际,敢想敢做。经过调查,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所以,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才会特别的突出。在这方面,我们的家长不妨让我们的孩子也变得胆大起来。 1. 从小训练孩子自立。 孩子大部分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自己单独睡一个房间。即使当他们长到3,4岁,开始出现想象力和恐惧感,闹着和父母一起睡时,家长也不会同意,而是相近各种办法让孩子独处一室。
2. 让孩子使用工具。 4-14岁的孩子最喜欢的礼物就是一个小小的“工具箱”,在这个箱子里,有各种儿童版的工具,包括手锯,螺丝刀,钳子等。家长会教孩子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让孩子从小就掌握操作这些工具的要领,在他们看来,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没有动手的机会和欲望,长大后也不会有创造力。 家长从不担心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反而觉得,只有消除孩子对工具的恐惧感,才能让孩子细心的了解并娴熟地运用这些工具。
3. 教孩子从小适应环境。 在冬天,大部分家长都会带孩子外出滑雪,让孩子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这项技巧。四处旅行的时候也会让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环境,找到安全通过的方法。 孩子们从小经历各种跋山涉水的锻炼,长大后自然就会胆大心细,成为一个小小的冒险家。
4. 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对他进行各种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的培训,让孩子学会镇定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始终坚信一句话:“我们无法跟从和保护孩子一辈子,孩子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和只会保护自己”这句话其实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