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58|评论: 0

古色古香的文化聚落也能“众筹”?武侯社区治理,就是这么牛!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1-1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成都首个社区众筹文化聚落——“黉门75号”揭开了神秘面纱……

     国学、蜀绣,古琴,蜡染、竹艺,制香……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朱红色的墙壁爬满了翠绿的爬山虎,寒冬依然生机勃勃。

jpeg.webp (1).jpg

     一楼,小小的“子非书院”内,“红色文化”老报纸展览正悄悄启幕。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一直到刚刚闭幕不久的十九大,一页页新闻纸,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发展,也承载着我们的生活。“铅字,墨香,这是我们的故事!”

  二楼,剪纸、蜡染、制香、蜀绣……工坊里的“作品”静静呈现。

    三楼,“成都讲堂”里,张昌余教授正为居民们分享“汉字之美”。逆入平出,藏锋收笔,一点一画,力在其中。

  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文化聚落,很多元素都是由社区居民自发众筹而来的!

u=1119763142,1525527747&fm=27&gp=0.jpg
(旧时黉门街街景)

  住在玉林的王老师说:黉门街75号以前是一栋很旧的小楼,而现在武侯区为了让黉门重新焕发天府文化生存空间,开启了社区众筹文化聚落的新实践!

  如何能让75号老院真正焕发新颜呢?什么样的文化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而且愿意传承的呢?玉林人蒲秀政说:“肯定要有书!”于是,他带来了家中《记忆中的老成都》几本书。

  众筹,体现了武侯居民的合力。

  “古人读书讲究环境,75号一定不能少花!”居民刘道笠带来了家里的美人指。再后来又有了郁金香、黄菊,粉掌……“既然是讲座,要传承,哪里去找老师呢?”听到这个消息后,著名学者张昌余主动报名,“我愿意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不需要费用!”于是,社区居民将珍藏的图书送到了这里,爱美人士将自己珍爱的花草种在了这里,一批非物质文化大师将自己的传习所转移到了这里。

jpeg.webp.jpg

  重新与大家见面的黉门街75号社区众筹文化聚落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主题——“花间诵读扬正气;传统技艺增活力;成都讲堂促复兴。”

  于是,首个社区众筹文化聚落就这样悄然诞生了!

  近年来,武侯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的要求,以“五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全区社区发展治理重点项目落地落实落细。

  武侯的社区,作为这座城市的细胞,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