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26|评论: 1

[原创] 摔狗事件背后的报复:以暴制暴,干得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6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日的摔狗事件让成都再次成为了新闻焦点,可惜不是什么好新闻。本以为事件将就此而过的时候,爱狗人士却用自己的努力行动,继续保持着该事件的温度。


QQ图片20180116160422.png

摔狗者何某不仅住址、借贷纠纷、工作单位、社保资料等一些列私人资料被曝光,还接到众多电话指责,甚至连家门也被人堵,被垃圾堵。爱狗人士对何某的怒火我们感同身受,在法律之外开展一些列“惩罚”手段也能理解,可如此以暴制暴我们最终能否获得我们所希望的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


6486a91aly1fnie1n4ir8j20hs0n9arg.jpg


对何某的“网络报复”展开后,吃瓜群众饭后津津乐道,茶余饭后有了充足的谈资。看见别人用种种手段进行报复活动之时,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宣泄,一边刷着评论、点着赞,一边又感叹着网络暴力的可怕。从这些现象背后,引发这样一种思考:如果一种暴力形式能引起普遍共鸣,那这种暴力就能被默认接受了吗?


首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以暴制暴是一种合理行为?


或许得从一部电影说起。多年前的《古惑仔》,满满的兄弟情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通过暴力行为得到权利、金钱,满足自身所有欲望,让人崇拜,让当时无数少年走上街头,开创自以为的天地。但是,与其说人们是崇拜这些街头大佬的江湖义气,倒不如说是对他们的暴力行径的崇拜,因为这个暴力能带来自身满足,带来最大利益。

观众记住了暴力本身,将暴力本身带入了现实社会,而忽视了电影为这种暴力所营造的独特情景——一个满大街都是黑社会的世界。


那如果在法律、制度之内无法解决该问题,或结果令人不满之时,暴力解决该被认可、被推崇吗?


此类事件,我们看到最多的或许就是“原配打小三”以及“爱狗人士的怒火”。


QQ图片20180116152736.png


QQ图片20180116152840.png


上网查查,“小三”相关的新闻中,大都有这样一些词语:原配难听的辱骂,小三被当街暴打,小三被扒衣......而“爱狗人士”也逐渐从反对虐杀狗的群体,变成了带有贬义的词语。原因无他,爱狗人士常常打着保护狗的名义做出违法之事:高速拦车、围堵湖南驻京办,到今天的堵门、威胁、曝光隐私。


这些事情除了越闹越大之外,好像并没因此得到解决。这些事件与其说是伸张正义,倒不如说是包裹在“正义”外皮下的一次次个人暴力发泄行为,违背了法律,闹大了事情,得到了围观群众一声喝彩之外,对于结果没有任何好处。

只是看官老爷们的一次次喝彩,也直接鼓励了施暴者的行为。于是,类似事情变得越来越多,施暴欲变得越发强烈,逞一时之快的冲动成了一次次的演出,观众们也每一次都高声喝彩。无形之间,孩子们学到了一课:获得自己诉求的最佳方式是暴力。


timg.jpg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地铁向一位陌生女子索要鸡排无果后,趁地铁驶来之际,试图将女子推下站台,幸好有旁人将女子拉住,这才避免了一次危机。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是受到怎样的影响,怎样的教育才让他做出如此冲动的行为?以暴力解决问题的幼苗已开始在儿童心理成长,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变得多么可怕。


以暴制暴的行径从来都不是最佳选择,除了无理宣泄自身情感,满足个人施暴欲望,炒作热度之外,对于社会发展毫无作用。何某对狗施暴自然应当得到处罚,但爱狗人士的所作所为也有待商榷。打着爱狗的名义施行着自己的暴力,这样又与虐狗施暴者有何不同了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1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狗是人类的朋友,一定要为被摔的狗讨回公道。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