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陈全波老师演绎的“杨广逼宫”,深有感触。不得不发几句“杂音”,给热火朝天的“振兴川剧”泼一点冷水。
川剧的受众面之广,遍及西南诸省。川剧的锣鼓、川剧的唱腔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我也是川剧的喜爱者之一。
川剧要想传承,要想创新,要想进一步发展,和我们的国粹“京剧”相比,是有太多的差距
了。单从这个“杨广逼宫”来说,就有好多好多的演出版本了。各人的理解、各人自身的演出
条件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和演绎。
有人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在主持戏剧节目时,任何剧种的唱腔对于他来说,都
是轻车熟路,随手拈来,信口便唱,无不掌声雷动。对于川剧哩?他敢动吗?他叫做“摸门
不着”!为什么?因为川剧太复杂了。锣鼓几百个牌子,唱腔几百个曲牌。而且每个曲牌的
唱法都可以因为演员的自身条件而任意发挥且无严格限制。总体来说,就是极不“规范”!这是川剧的“致命伤”。对于川剧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一个大大的“阻路石”!其实,对于京剧这个正规军来说,川剧就是相应的游击队。
传承的基本的川剧的精髓还没有弄懂之前,又在盲目的对川剧的唱腔和音乐“大砍大杀”
,妄想用“别出心裁”的“川歌”来取代传统的唱腔。背道而驰的走了好远好远啊!
川剧的音乐也是被好多人论为“噪音”。锣鼓打得“一饼粘”,唱腔不讲剧情,为讨好
个别观众而任意抛“飞腔”。胡琴戏和弹戏的最为注明的是“三板”的跟腔伴奏更是噪声
一片----“群魔乱舞”!
好多人盲目的崇拜,盲目的追随。高喊“振兴”,高喊“传承”。盲目的去“改革”。就
缺少从爱护的角度去帮助川剧。如何从川剧的最基本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川剧的精髓
学到手。而不是只为了去拿几个“梅花奖”?我记得“五九老先生”曾经说过:不会演出100个川剧剧目的演员,不是真正的好演员。
以上几句“杂音”算是我对川剧真正爱护的肺腑之言吧!欢迎抛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