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南充的闹市街头,经常都能看到如图中这些坐地要钱的人士,最初看见时,我也为其写在破塑料布上的凄苦遭遇,悲惨境遇而心生同情,甚至还曾给过一两块钱,哪怕我也是个穷人。 但在光荫飞纵的平凡日子里,随时行走在五星花园,文化街,涪江路等人多热闹之处,皆能看到这些熟悉的身影,从去年到今年,其要钱的手法方式,道具腔调毫无创新,还是千篇一律的摆起台小音箱把声音放多大,露出些看起来吓人一跳的残障身躯来博人同情,赚人钱财,这样的举动很明显已经是将此做为一项长期的,来钱快的好“职业”了。 其实这些“乞讨”人士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但难道他们当地的民政残联没施以救济吗?我想不可能吧,这中间肯定是有吃起残疾金低保款,还有各种救济福利仍嫌不足,要上街靠此发家致富,买房买车的,如此天长日久盘踞在闹市街中的”乞讨“行为,不仅有损于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的良好对外形象,也会破坏社会的公共道德,古人云,“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扶危济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职业乞丐利用他人的善心,出卖自己的人格,为了钱财无所不用其极,其实也是将社会伦理和传统道德无情践踏。“外面磕头,家里砌楼”,在他们貌似可怜实则强悍地数着不菲的收入时,公众的权益、城市的形象以及公共道德也在日渐流失。当真正的困难群众求助之时,公众的慈悲或许早已消磨殆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