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天气阳光明媚的,原本我只打算去踏水镇闲逛的,却意外的在《简阳墨迹》一书里看到所记载的逍遥洞绝碑,所以就觉得光是游街太单调了。随后就用了11元去了距简阳30公里的踏水镇,开始等车等了两个钟头,感觉头疼的很,但是打开车窗外折射进来的暖阳让人觉得心情非常的愉悦,但是返程时就没有才来时那么幸运了,简直就要疯了,来回二十多公里,特别是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走路到青龙镇简直远远地超过上次三星到青龙的记录折磨。
这是书上所收录的简阳逍遥洞庙的老照片,八十年代的老古董了
简阳境内现存地面文物的碑刻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当数逍遥洞汉碑。相传碑文出于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的手笔,历来受到海内外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的重视和推崇,康有为著的《广艺舟双辑》上对此碑评价甚高。 遥洞座落于简阳市踏水镇中和村逍遥山,距简城30余公里。乾隆《简州志.地舆志》中有记:“逍遥山在州东三十里,上有逍遥洞。”《蜀中名胜记》引《方舆胜览》之语说:“逍遥洞在玄都山(即逍遥山),去城三十里。景德间(1004—1007),有杨用晦者,隐居此山。有‘汉安元年四月十八日会仙友’二十字,汉隶也,今存。”
顺路在踏水政府里发现了两棵古黄葛树,这是我在踏水旅程发现的第一处古迹
这棵黄葛树已经有130年龄了,旁边的老婆婆还说不清楚
平水街头的古建筑,人去楼空还摇摇欲坠,显得破败不堪
走在平水街的拐角处突然我看到曾经屹立在踏水镇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旁边开面馆的叔叔对我说这建筑有几百年的风雨了,我按风格推测应该是湖广镇川时期的万寿宫,只可惜现在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
走过了老街,准备去寻访传闻中的逍遥洞,记住寻访时不要光看地图,我就是这样竟然在踏水镇路走错了几次,最后询问才明白刚才的路是正确的,有一位老婆婆对我这次行动疑惑不解因为这里到逍遥洞的距离是那么远
快到下午的太阳有点大,路上的行人也是少得可伶,想问路都问不了,只好一直靠山走,不过直觉还是对的
路上看过很多路牌唯独这个是最显眼的,因为这表示距离更近了。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中和村那几位阿姨得知我是简阳来探寻的,就特意骑车把我送到了还有一座山后的逍遥洞,并且告诉我到简阳最近的路线
翻过了大山远远地就看到了大佛寺,看来仍是座小庙宇啊,在很远就听到寺庙里的佛音了,为此我还要加个激动
挥别了那两位好心的阿姨,一下车就看到了书上所记载的庙宇,对比了图片变化还是挺大的
看来逍遥洞的岩壁已是很危险的了,只怕一下什么都消失了
逍遥洞里的还保留着当年的古建筑,这是很多庙宇所没有的
感觉这寺庙里好清静,可惜半天也没看到老和尚的踪影,就随便逛了逛,将就看看传说中的逍遥洞汉碑
这古寺的庆顺法师出生中医世家,通过20多年打拼拥有了自己公司,值得学习喔
终于看到逍遥洞绝碑,喜上眉梢,可惜只是复刻的了,原样已看不见了
汉碑《会仙友》为长方形,长0.61m,宽0.57m。楷书字体:“东汉仙集”、“留题洞天”8字分列碑文左右。据传,汉隶碑文作者是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蔡邕。但有人依据蔡邕出生时间对此书法是蔡邕提出质疑。 逍遥洞汉碑历来受到我国金石界、书法界和考古学界重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对此碑评价甚高。各地方政府也将它作为珍贵的文物进行精心保护。清代和民国时期,县政府都曾将逍遥洞汉碑拓片翻刻于石,立于县衙大堂进门右后壁。 逍遥洞汉碑在历史、宗教学上有其重要价值,是道教发源于四川的有力物证。至今,在简阳、仁寿一带仍有许多与张三丰有关的古迹和民间传说,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点。
在民间,对逍遥洞的传说颇多。清朝雍正年间,当地金姓兄弟由峨眉山拜佛归来,筹资捐地,修建逍遥洞庙。乾隆元年(1736)建成,至今已有260多年。庙内设有普陀崖、观音洞,沿山崖凿有18洞。当地俗语歌谣云:“逍遥十八洞,洞洞十八家
岩壁最右侧的石洞,里面除了石窟里供放着佛像以为,没看到什么特别的地方
东汉石碑旁的石洞在洞口石壁上,雕刻有金鸡、玉兔、金马等石像。石刻雕镂精致,泥塑生动逼真。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的“上九会”、2月19的“观音会”、3月初3的“童子会”,以及5月28的“城隍会”,村民纷至踏来,赶庙会,拜菩萨,求神仙,热闹非常。
玉兔石像【因为对文物的尊重没开闪光灯拍摄不清楚,望理解】
看完了逍遥洞仍不见和尚的踪影,随后就去寻访到青龙的路线,可是怎么也没看到有人,最后还是原路返回了
这黄葛树长相真奇特,不过在这里已经很难找到古老的迹象了
终于可以回简阳了,可是没有直达车了,只好徒步到青龙赶往简阳的客车了
听着耳机自在地行走着,才发现另一个手机莫名地关机了
没看时间以为要看到马路了,结果还远的很。哎,加油吧
这条蛇死得好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