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 内地女生在香港机场被泼粥的新闻备受关注,搁在内地,这就是一起简单的顾客和服务员发生口角的小事情。但是因为事发HK,讨论点自然而然的就上升到了香港人瞧不起内地人,内地人在香港被歧视诸如此类的说法上。
我是个地道的川妹子,因为有亲属在港,所以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一两次。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一些和香港人打交道的体会。
一、语言
有说法称,在香港说英语和粤语更受尊重,但是我每次去都是讲普通话,还告诉人家我来自四川成都,这个时候香港人就会露出羡慕的表情,用他们的夹生普通话问我,成都是不是很多熊猫?(我们的熊猫名片简直杠杠的)但是有个客观事实也存在,如果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会给你的形象加分,因为这代表你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谁不想和有文化的人多聊两句呢?至于粤语嘛,他们聊的就更随意一些,因为语言无障碍彼此更轻松,就像你和隔壁张大妈聊天那样。而我呢,英语很蹩脚,粤语还不如英语,我都是用川普对阵港普,至今尚未遇到过冷眼。
二、服务
香港的服务和我们在内地感受到的服务确实有很大差别,比如我们在内地会有“消费者是上帝”的口号,这个理念在香港是行不通的,除非你去名店!!记住是名店!!就是香奶奶那个档次的店铺。这叫花钱买享受,切莫说在一海之隔的香港,此道理放之四海皆准。
在普通商店香港人更加注重你我之间的平等交流,如果你在点餐的时候,先用你好、请、这类字眼,香港服务员态度是很周到的。另外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香港人工非常贵,节奏也很快,他们处理事情更加讲求效率。举例,在此事件中,内地女生要求分开盛放食品,也许在内地的餐厅,服务员会照做,因为有足够的盘子和人手。但是香港店员就会认为一份餐单一个盘子,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加上语言沟通不畅,矛盾由此升级。
三、习惯
我赴港多次,之前是单身狗之旅,后面变成了家庭游,我的直观感受是,带着娃娃在香港旅游能够享受很多优待,比如我在商场排队上厕所,在没有婴儿室的地方,人家看到我带着孩子,就会说baby优先,快来快来。但前提是你要有礼貌,如果你认为理所应当的话,估计也要遭白眼。
在香港经常逛街的小伙伴不知道遇到过没有,中环有些地方的厕所是需要找服务员拿钥匙的,也就是说这种厕所除了店里的顾客,它并不完全对外。但是我某天突然想如厕,就跑去太古大厦二层的下午茶餐厅(很高端的)去求助店员,当然我也很有礼貌。然后店员非常体贴的把厕所钥匙拿给了我,还贴心的给我指路。此招屡试不爽,并且这类要钥匙才能使用的厕所还普遍都很高级,所以后来我们家出门找厕所的事儿全落到我肩上了。换做在内地,估计有去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之类的,或者憋着找公厕。
我妈妈第一次去香港诸事不熟,她坐小巴的时候,按照习惯把购物袋放在小巴前面的空处,结果被一位香港老太太怼了。我妈妈也觉得很委屈,因为在她看来,这是我们的习惯性行为并无不妥。但是香港的习惯是把东西放在车尾,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就像在香港乘车坐后排也必须系安全带一个道理。
其实香港回归这么多年了,所谓两地隔膜已经日益减少,那种特殊个例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香港非常非常注意社交礼仪,你好、请、打扰了、多谢,这些词语真的是出门必备。就算我妈妈因为购物袋放错地方被怼,但是及时道歉并纠正,我们还是得到了小巴司机和一位年轻乘客的关照。
不学礼,无以立。其实不管在哪里,你恪守礼貌规矩,一般都不会被人刁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