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凉山州盐源县盐井镇,彝族同胞毛衣伍子一家5口从大山上的土坯房搬迁下来,住进了三室一厅砖混结构的安置新房。该安置房是攀钢为盐源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设计的。
“家里非常亮堂,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看到来家回访的攀钢设计人员,住在7栋一楼的毛衣伍子高兴地说。
盐源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攀钢定点扶贫县。为精准扶贫,盐源县推行“山上生产、山下居住”的移民搬迁产业发展模式,2016年至2018年,计划完成6291户(套)26116人易地搬迁工作。2016年8月,应盐源县委、县政府要求,攀钢对盐源县易地扶贫搬迁提供规划设计帮扶,负责该县盐井镇城东安置点、梅雨镇观山安置点、金河乡温泉安置点A区和B区共计2124户(套)9420名彝族同胞的安置房规划设计工作。
为支持盐源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顺利进行,攀钢在安排帮扶资金的同时,成立了盐源扶贫搬迁项目规划设计帮扶组,委派具有多项设计资质和总承包资格的攀钢设计院对该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攀钢扶贫办与项目组设计人员多次到各安置点进行地形、地质勘察,与盐源县相关领导、部门及搬迁村民沟通,征求设计方案意见,按照盐源县提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极具彝族特色的4个集中安置点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编制,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
2017年3月,4个集中安置点开始施工建设。目前,各安置点房屋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具备基本入住条件,进入室外工程和公共食堂、民俗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阶段。远远望去,红砖白墙的6层彝家新居在盐源县城显得格外醒目。
盐源县规划建设局负责人说:“这批安置房的设计规划已经成了附近州县的学习样板,攀钢用心用情,在最短的时间里设计出这么优秀的作品,衷心感谢攀钢为盐源县脱贫攻坚作出的贡献。”
2015年以来,攀钢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贫和扶智相结合的帮扶思路,采取基建扶贫、产业扶贫、技术扶贫、医疗扶贫等多种形式,助推盐源县脱贫攻坚。(记者 尹久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