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30|评论: 2

所以,老师说的“回归课本”到底能不能拿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各地老师们有一句最经典的话,想必同学们听过千万遍,那就是:

“你们一定要 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到底是什么?它真的对提高分数那么有效吗?

其实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学习好的学生,他们似乎并没有购买很多教辅资料或者是考题,最多是捧着翻烂了的书本一遍遍地“啃”,坚决听从老师们关于“回归课本”的谆谆教诲。

大概你会嘀咕,“真是听老师话的书呆子。有教辅捷径用,只看书本有什么好处。”

别说,好处还真的很多。


为什么要回归课本
1. 考试考查的内容集中于学科的主干知识,课本是最好的命题源泉。

2. 题型设置很多都围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答题,课本知识是答题的依据。

3. 课本前言部分课程目标往往与高考命题的“能力要求”结合,但是很少有同学会注重这部分的内容的。

但老师们所说的“回归课本”,并不是让学生们逐字逐句去看,而是想让大家用通览的方式,解决两个问题:

A. 防止所学内容的遗忘

B. 对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再回顾,做到心中有数。

如何回归课本
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不同时期,课本的学习方法大不相同。

刚入学时,我们可以按部就班按照课本顺序学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是到了期末,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融会贯通,重新揉合,学习课本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而且,“回归课本”不单单是指的教材,还包括以下几种:

  • 课本


  • 每次考试的试卷


  • 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


  • 各种学习班的讲义


这几种中,最重要的是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

不能只看教材,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要两者结合起来。

运用联想的方式,去思考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框架,然后把记忆的重点,落在欠缺的部分,更着重的扫荡知识盲区。

正确回归课本的方式应该是:
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然后再回头看课本。

重复上面的步骤,循环往复。

多次训练之后,你就很容能够总结规律: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时,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解题的速度?

当发现了有问题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就可以停下来反思:以前学习,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当一切完成后,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正确短时间内掌握。

在最后阶段,通过“知识捡漏”在考试,乃至中考、高考中至少可以多拿15分。1分之差,少则几千、多就是几万人,你说“回归课本”是不是真的很有效呢?

最大效率利用课本
课本很重要、课本习题很重要,但归根结底利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首先要认识到,所有考试题目其实都是课后习题的变形、穿插融合。很多同学在日常学习中,还根据自己情况整理了错题本。但在整理回顾习题、错题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思考,在看题同时总结做题思想,才能有所收获。

特别是中等生,在最后的时间:“回归课本”+做习题、套题=就可以拿高分。此时要注意:

1. 看题过程中注重思考,题目信息是那些?哪些是课本中提示过的做题方向?

2. 以往做错的题,我是怎么思考的?正确的思路是由题目决定的,还是知识点套用出的?

3. 解题步骤之间是怎么关联起来?能不能应用到其他题?

可能因为学习习惯差,解题过程就会落入思维惯性、缺少深入思考动力。做题时依赖知识点套用,没有学会根据题目本身信息寻找解题入手点,也就没有了思路。

因此夯实基础的同时,看习题、做套题就是在知识拔高,以简单、中等题为主,注重看“解题的思路”,而不是“解题的步骤”,多问自己每个步骤是如何产生的。

这样你的“回归课本”才真正达到了效用最大化!

你回归课本有妙招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内容 可搜索微,信 ,公,众,号,西南家长联盟获取,为了给大家发资料,我容易嘛(可怜巴巴)

发表于 2018-3-2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