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周六,外婆到好姐妹家里做客,午饭过后准备回家,姐妹却坚持要送外婆上车。
那天的风特别大,公交站前,两位老人,伸着老长的脖子,等着车来。
外婆刚想唠叨这破天气,只见,眼角余光霎时闪过一团黑漆漆的东西,扭头一看,正巧撞见自己的姐妹弯着腰,捡地上吹落的假发套。
外婆立马扭头,假装什么也没看见,等估量着差不多的时候,才缓慢回身。
只见好姐妹淡定自若,假发完美无偏差地戴上了,仿佛刚才“惊险”的一幕不曾发生。
听到这,我已是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问外婆:“你当时笑了吗?”
外婆这样回答:“再想笑也得忍着,为人相处,这时得装点傻,别显得自己太聪明,不然可伤感情了。”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显示自己的聪明,善意的糊涂才是人生的智慧。
2、一个人可以很出色,也可以很聪明,但你不能太炫耀、太卖弄自己的出色与聪明,因为别人未必喜欢。
网友@智商177的渣男,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写了道超级难题,一时间忘了怎么解,为了缓冲时间,理个思路,她就想让学生先起来回答。
结果吧,同桌站起来,无比自信地说:“老师,这题很简单的,该不会…是你不会做吧?”
老师一听脸都绿了,吼道:“怎么可能不会,我这是在检查你们有没有认真听讲!”
接着,同桌还想进一步揭穿,便自鸣得意地扬了扬手中的草稿本,说:“那老师你在黑板上把这题做完,看是不是和我的答案一样。”
说完,老师当场就懵了。
学生的“一语道破”变成了“一语暴击”,伤了感情,关系也容易闹僵。
与其摆出一副“我比你聪明”的优越感,不如装个糊涂,留给别人一些面子,看透不说透,反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睿智。
3、齐白石与张大千都是中国杰出的国画大师,俩人相识于上世纪30年代。
一回,张大千画了一幅名为《绿柳鸣蝉图》的画,当中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树枝头,蝉头朝下,做欲飞状,样子栩栩如生。
张大千正要将这幅画送给收藏家徐鼐林,正巧碰见齐白石在徐鼐林家做客,齐白石看了看画,对张大千说:
“大千先生的这幅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极为传神,不过,我以前也画过蝉,那时候刚好遇见一位老农民,便向他请教了一番,据老农说,蝉的头都是朝上的,极少有朝下的情况。”
说到这,齐白石有点不好意思,说:“其实,我也没亲眼看过,很可能老农说得也不对。”
张大千听后,一直挂记在心。
后来,趁与画友数人在四川青城写生的机会,特地跑到屋外仔细观察。
那时正值盛夏,附近的蝉声不绝于耳,大树上爬满了蝉,而且绝大多数的蝉头都是朝上。
回来后,张大千告诉齐白石自己的观察,齐白石听得仔细,却始终笑而不语。
此时,张大千才恍然大悟,原来齐白石早就知道自己的画中有错,为了顾及自己在友人面前的感受,借由老农之口圆场。
从此,张大千对齐白石更加敬佩。
有人说,糊涂就像一只纸灯笼,明白是其中燃烧的灯火。
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的错误,既没有故作显摆,高谈阔论,也没有让张大千在自己和好友面前失了颜面。
而这难得的糊涂,就是灯笼外层的保护纸。
你怎么看待善良的糊涂,来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