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巨人苏东坡,人格亦自足千古
——为纪念苏东坡诞辰981周年
爱东坡说东坡写东坡,别辜负岁月,今天是苏东坡诞辰日,眉山文友相邀小聚纪念,因重感冒事不能前往,故作此随笔,公元1037年1月8日苏东坡诞辰,文学巨人苏东坡,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这句话说得很明白,苏东坡他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只是作品更是人格,千百年来,迷东坡、爱东坡、说东坡、写东坡的人,数不胜数,可以说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是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典型符号,有着跨越时空的恒远活力和无尽张力,苏东坡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大师。是全才通才奇才天才,是百科全书式全能型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人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据史载:苏东坡与乐山的联系,除了他自己写的几首诗外,并无多少见诸史籍。尽管如此,乐山人对这位文化巨擘,仍然怀有特殊的感情:为他建楼,为他塑像;镌刻他的诗文,演绎他的故事。直到今天,乐山境内还能寻到与他有关的纪念遗迹不下10处。每每谈及这位大师,犹如谈及自家亲人,乐山人总是一脸自豪。苏东坡自号“东坡居士”,生于眉州(今眉山市),长于眉州。苏东坡所在的北宋,眉州与嘉州(今乐山市)是各自独立的行政区。从南北朝至今1500多年,眉州与嘉州时分时合,两地的辖区也多有交集。即便是在10多年前,眉州的区县还全部归属于乐山管辖,由此可见乐山人把苏东坡当作乡亲来纪念,并非为了攀附名人。除了地缘情结的关系,乐山人对于苏东坡,更看重他写的一首诗,一首送别友人的古体诗。在这首诗中,不仅能读出晚年东坡的豁达与彻悟,更能深切地体味诗人对嘉州的一往情深: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难解道,请君看月时登楼。谈笑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时任杭州太守的苏东坡,得知好友张伯温即将赴任嘉州太守,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想到魂牵梦绕的峨眉山月、平羌三峡、龙泓口与东岩酒、凌云山与碧津楼,想到青少年时期在那儿度过的美好时光,不由得情动于衷,文思泉涌,写下了这首传世经典《送张嘉州》。
年少之时,苏东坡从故乡眉州顺岷江而下,来到青神县境的瑞草桥,跟随先生王方读书。瑞草桥所在的那段岷江,紧邻下游的平羌三峡和凌云大佛,水流平缓,清澈见底,当地人称“玻璃江”;岷江东岸的中岩寺,山高林密,溪水绕殿,有川南第一林泉之美誉。在这里苏东坡不仅学到了先生的学问,而且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演绎出一段唤鱼联姻的佳话。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年仅20岁的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由水路辗转进京应试。船行至三江汇流处,父子3人为嘉州的山水所陶醉,观景揽胜,逗留数日,并分别写下《初发嘉州》的诗作。这是苏东坡首次与嘉州结缘。此后不久,苏东坡母亲病故,返乡治丧,并为母亲守孝三年。闲暇之余,再度游历嘉州胜迹:龙泓借宿,凌云载酒,苏稽稽古,板桥泛舟;流连于楼台亭榭,纵情于绿水青山。
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父亲苏洵去世,苏东坡扶柩回乡,为父守孝。其间,苏东坡的游踪遍及眉、嘉,特别是雄险奇秀的峨眉山,更是令这位青年才俊诗情喷发。他泼墨挥毫,为龙门飞瀑题字,为白水寺洞作诗;他抒写在洞中的人生感悟,感叹金顶的广寒世界:“但得身闲便是仙,眼前黑白漫纷然”,“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从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被任命为凤翔判官(相当于助理知县),到哲宗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出任杭州太守,其间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4朝皇帝,苏轼在官场也几经浮沉。因为对王安石操之过急的变法新政持有异议,苏东坡由京官被贬为杭州通判(太守副职)。因为被奸佞诬告“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以文字毁谤君相”,身陷囹圄,被酷刑侍候100余天,险些被砍头。好在有高太后求情,王安石发话,神宗皇帝也还算清醒,苏东坡才得以死里逃生。
几十年的宦海浮沉,见识了太多的权臣宵小,见识了太多的世态炎凉,苏东坡对官场已心生厌倦,不再奢求仕途显贵。孤寂苦闷之时,难免会追怀了无牵挂的青葱岁月,难免会思念千里之外的故土亲人。“忆弟恨如云不散,望乡心切雨难开”;每遇朋友入蜀为官总要作诗相赠,以解乡愁:“不羡三刀梦蜀都,聊将八咏继东吴。卧看古佛凌云阁,敕赐诗人明月湖……”眼下的苏东坡为高太后器重,安排他补了杭州太守的美缺,但苏东坡的心里并不快乐,仍然向往着嘉州的山水:“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显赫尊贵的“万户侯”,他不屑一顾;位高权重的“韩荆州”,他无心巴结。只想做个嘉州太守,回到龙泓渡口,豪饮东岩老酒;邀朋结友三江泛舟,凌云山前把酒临风。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达官显贵,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半生的追逐,如今只剩下银丝满头,人生难得是江山美景,特别是李白吟唱的峨眉山月,平羌江水;那倩影,那秋意,那江天一色的明丽与辽阔,不登高楼如何能体味?只可惜,如此美景自己现在无福消受,只能寄希望于将为嘉州太守的张伯温兄,能够像当年的会稽太守刘宠一样,清正廉洁,造福一方。将来离任之际,也得获得嘉州百姓的礼敬与馈赠,经过近千年的吟诵与传唱,《送张嘉州》一诗历久弥新,已经成为名城乐山的文化名片,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大气,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文学巨人,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