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 时间:2017-07-09
这里,有淳朴的民风,有善良的人;
这里,有伴随历史沉淀下来的茶叶、旅店、马帮;
这里,如同被时间老人遗忘了一般,依旧保留着古民居建筑原有的味道……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荥经县新添乡新添村,刚入村口就沉浸在一种古朴的乡村历史氛围之中……
这个先民赖以生存的茶马古道古驿站,也是农耕民族多元文化聚合交融发展的活态实体缩影。
这座村庄见证过商贾往来的繁华,以它特有的形态藏匿于城市背后,守护历史,寄望未来……
新添村市井生活
古村之韵 岁月浸染
这是一个特别的古道村落,是道亦是街,街道两旁是屋,道即是市,屋即是店。两屋之间,有穿斗式木檩相连,上盖青瓦,间有栅栏,终年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则飘然而过。
千百年来,马帮虽已远去,但因茶和马衍生的文化、建筑、古道,依然是新添村厚重文化的基石。
新添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学贵打开话匣,说着新添的时光。
“新添站是茶马古道在荥经县的一大驿站。”杨学贵说,昔日从雅安来的茶马商旅,沿着雅荥旧路进入荥经县界之后,需要经过这里才能去往大相岭到达汉源县,直到出川入藏。而作为雅荥旧路沿线的古老要地,在茶马古道衰落以后,新添站仍旧作为地方大驿站而存在。
漫步青石路,挑夫的脚印,“哒哒”的马蹄声已经远去,那段因驿站而兴的岁月,铭刻在古街的记忆里。
探访古道两旁明清木结构建筑风格的民居,沧桑古朴,这些民居曾经是背夫落脚和马帮的歇脚之处,当年也吸引了大批商贾在此开设商铺,成为商人南来北往的中转站。
兴盛店、兴发店、复兴店正是其中代表。
“兴发店”的大门上挂着“永结同心”的牌匾,左右是金字对联。
虽然兴发店的门楣上还保留着清代末期的雕花,但内部已被主人改造成了水泥与砖块结合的房屋。“我们这里居住了五户人。”郑光才说,“新添建立之初,这里居住着彭、罗、郑三姓表兄弟。”
彭罗郑三姓在此繁衍生息,见证了古驿站上的兴盛与辉煌。
郑光才是郑氏到此居住的第四代,他传承着祖辈的遗产,但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又不得不改变房屋的内部构造,以满足新的生活需求。
明清时期,这里农耕商贸迅速发展,店铺商号、手工作坊遍布全村。据村里老人讲,丝绸布店、杂货店、铁匠铺、当铺、染坊、榨油坊、木匠店,基本全有。如今满口乡音的木匠、铁匠、铜匠仍活跃在村里乡间,磨面坊、豆腐坊还在运转,手摇纺线、捣年糕、龙骨花灯、编草鞋、碾米等活儿延续数百年,依然鲜活存在。
新添村有350户1000余人,新添站就有275户750多位村民居住。如今居住在老街上的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很多房屋也空了出来。
老街正中,一座木结构的戏台映入眼帘。当地乡亲说,戏台的历史估计上了百年。几十年前赶场天,戏台就会演大戏。敲锣打鼓之声让热闹的乡场更加喧嚣。站在戏台前,似乎还能看到伶角的华衣翩舞,奏曲的铜鼓声响,戏迷的拍手称赞。
如今,古老的戏台边仍设有戏班子的锣鼓之场,但锣鼓之声已经许久没有响起了。
原来看戏的坝子现在成了古街上最大的晒场,夏收稻谷秋收玉米都在这里。镇上的居民也少了往昔那般繁忙,他们养鸟、喝茶、聊天,连吃饭也端到屋外,生活所呈现的,就是一种安然闲适的市井文化。
这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依然鲜活地留存于民间。传承最完好的当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的火把节,当夜幕降临,流光溢彩,各类民俗表演便悉数上演。
行走在茶马古道上
历史遗留 朴素美丽
相传唐太宗之七弟果亲王进藏入川途经雅州府,沿八步石、观音堡,翻飞龙关,路过此地,因天色已晚,在此住一宿,认为此地增设一站较为合适,由此授名为新添站。这一站的设立符合百姓心愿,同时得到当时背夫、轿夫及各类商客的拥护和欢迎。从此,新添站成为四川盆地进入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通往滇缅、西藏和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驿站,是自唐代到民国年间融合东方文化和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之地。
到清顺治年间,新添站形成了集市,每逢农历三、六、九日赶场。市坊繁荣、热闹,过往商客逐渐增多,出现了十余家旅(马)店,即兴盛店、兴发店、复兴店、德盛店、荥华店等。当时的新添站,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都在经商或者是半农半商,土杂、土特产品和名小吃品种繁多,“萝卜王产地”盛名远播,是当时荥经县最热闹的乡坊之一,为天、荥、雅三地交汇的经济中心。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荥经,在新添站设立了苏维埃政府,游击队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带领农民群众参加各种革命宣传活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荥经解放,并在新添站(兴盛店内)设立第三区人民政府、区公所。随后,成立了新添区供销合作社、区营业所、税务所、工商所、工商联、邮电所、联合诊所、缝纫组、铁器组、理发店、综合商店等,使新添站成为第三区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南丝绸之路的没落,新添驿站失去了以往的繁华风貌,但给后人留下了记录着辉煌历史的丰富文化遗产,让人们能在睹物思史的同时,也为荥经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原汁原味 天人合一
站在高处远眺,山水环绕的新添村形似凤凰,散落的民居,或依山麓,或临水边,或藏林间,与周围的自然生态浑然天成,原汁原味地呈现古朴的原始风貌,构成天人合一的意境。
古代的新添为杂居村落,在潜移默化中生发出独特文化风景。几乎遍布村中每一个院落的压窗石上,除雕有花鸟兽禽,还对应着刻有忠、信、孝等古训,文气十足。这里保留着淳朴民风,勤耕善读,以德为重,凡忠孝节义者均受崇敬,并为之立牌楼、修庙宇,以表永久纪念。
如今的新添村,寓意美好的木雕、石雕随处可见。牌坊、石栏杆、碑刻上的石雕、梁架、花板和室内家具上的木雕,取材自然,风情古韵依旧鲜活。村子似乎在告诉人们,生活是应该而且可以这样精致、艺术、富有感情的。
新添村村党支部书记袁启清说,传统建筑以及建筑里人们所保持的生活状态,构成了村庄的生命。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要保留原址、原状、原物,再现出古代生活的图景。
昔日茶马古道景象 资料图片
古村诗意留存 新村赏心悦目
传统建筑弥足珍贵,但更可贵的是那些屋檐下的生活百态——戏台边晾晒玉米的农妇,扎堆喝茶聊天的男人,还有仰着肚皮晒太阳的大黄狗。
新添村民风很好,尽管生活并不富裕,村民们也从来没有哪一户去把自己家的石雕、木雕卖掉,村民从其他地方收回来的各种古物就堆放在街上,从未丢失过。在袁启清的认识里,保护古村落,除了保护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应保护它所传承下来的文化、道德理念,保护好蕴含着文化价值的信息。
“延续村庄的生命。”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当周边一个个村庄纷纷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时,规划部门为新添村选择了一条旧村改造之路。
走进新添新村,这个紧邻着老村的村庄道路笔直干净,房屋统一、整洁。整个村庄呈现一个“川”字形,道路两旁,一栋栋小楼房排列整齐,给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城镇。百亩茶园、农家乐等农村旅游项目,让新村的面貌耳目一新,也让新村变得愈发富有生气。
新添村有古代的底蕴和气息,但并不尽是古态。如今,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时下,新添村坚持走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发展壮大茶产业,推进新添休闲农业观光园各功能区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相融合,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行走在干净古老的石子路上,身边的茶园正绿,而前方的祠堂、文庙错落有致,盛夏里,新添村显得生机勃勃。
一个古朴与现代融合的新添村正走出“深闺”,迈上发展新征程。在古今的和谐相融中,新添的明天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