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370|评论: 0

袁竹作品《出淤泥而不染》被川港珠宝德阳区总经理李艳蓉女士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1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逍遥派画家袁竹山水画作品《出淤泥而不染》被川港珠宝周大生珠宝

阳区总经理李艳蓉女士收藏




189485573668712648.jpg

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先生作品《出淤泥而不染》被川港珠宝周大生珠宝德阳区总经理李艳蓉女士收藏


2018年2月10日,国礼艺术大师、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先生山水画作品《出淤泥而不染》被川港珠宝周大生珠宝德阳区总经理李艳蓉女士收藏,同时,袁竹先生并向李艳蓉女士赠送书法作品自觉》。


355486932679455551.jpg

      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先生向李艳蓉女士赠送书法作品自觉

       据了解,袁竹,国礼艺术大师、逍遥派画创始人、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德阳市人,1966年10月出生,男,汉族,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教育电视台 《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国新长城艺术家、香港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金盾出版社《中国书画艺术典藏》编委顾问、中国文史出版社《艺术中华》编委顾问,中企联投信息科技研究院艺术顾问。近年来,坚持在传统中传承,在变化中永恒,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新的尝试丶新的探索,用国际视野来发展国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他提出新时代国画要走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之路的理念,并不断寻找山水画创作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实践,己取得可喜成绩,作品先后在美国丶俄罗斯和北京等地展出,并入编世界知识出版社《新中国当代书画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百年经典·中国近当代书画名家选集》、金盾出版社《书画百年领军人物》、《2015年华人美术年鉴》《中国书画艺术典藏》、红旗出版社《中国书画四十年》、九州出版社《经典传承》《中国梦·翰墨情》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盛世国艺·领秀中华艺术巨匠》《艺术品投资参考》企业管理出版社《书画典藏·中国书画名家保值增值作品选集》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开拓新征程·实现复兴梦》等50余部画集文献,还入选一带一路·传世国瓷工程,制作成国礼,2017年9月,他被中国文联主管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民政部登记注册)授予“国礼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17年11月,获得《市场星报》《安徽画报》颁发艺术中国第一季品牌价值书画家创艺奖奖杯。中国艺术档案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封面人物;出版:《百家精品集(袁竹卷)》《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袁竹(限量珍藏版邮册)》《向人民汇报。当代艺术大家四人典藏邮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册(袁竹)》2016年1月,作品《秋韵》入选中国八达岭新长城中国文化榜,镌刻成长城壁画向海内外游客永久展示 ;2015年12月,作品《长寿图》《山洪》在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培训基地,参加《国家名片》当代艺术大家邮册首发式交流展,并被《中国邮册》组委会收藏;2016年4月,作品《山村》《荷》《晨雾》参展美国纽约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其中《山村》获国际优秀奖;2016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举办“传承与经典---袁竹国画作品展”; 2016年12月,作品《天游》《山村》在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院校之一的列宾美术学院展出;2017年3月,作品《大月亮》《残荷》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办的“盛世焦点—特邀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优秀作品联展” ; 2017年4月,应邀参加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由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先生题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家邀请展》。2018年1月,作品《逍遥天下》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等数十家机构主办,在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 “中国梦文化梦名家名作全国(巡回)展”;

2018年1月,应中国教育电视台 《水墨丹青栏目组》的邀请,作为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赴京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2018泼墨中华情•大型书画联欢晚会”,现场登台作画,并接受专访。晚会实况在2018年春节期间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播出。

《人民美术》《人民代表报》《企业家日报》《消费時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军网》《凤凰网》等200余家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新闻报道,《360百科》《搜狗百科》《互动百科》收录有词条。


他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广泛涉猎,世界艺术大师克洛德.洛兰、威廉.透纳、约翰.康斯太勃尔、卡米耶.柯罗、马奈、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塞尚、德加、雷诺阿、凡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米罗、夏加尔和古代之范宽、龚贤、石涛、徐渭、八大山人、王时敏、吴历及现当代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谢稚柳、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陈子庄、石鲁、吴冠中等皆为“悟”师。仿中学西,借古开今,洋为中用,道法自然,经四十余年的积聚,近年来厚积薄发,先后创作出《荷》《晨雾》《山村》《秋韵》《天游》《东方》《洗礼》《长江日出》《黄河之水天上来》《三峡人家》《高山飞瀑》《圣山仙境》《远山的呼唤》《金牛古道》《祖先的记忆》等千余幅作品,有上百幅作品参展或被北京、香港、台湾、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渐江、江苏、安徽、四川等地藏家收藏,其中《祖先的记忆》等2幅作品被中国孝文化书画院展览收藏;《蜀江春水拍山流》《秀水河印象》等2幅作品被香港书画研究院收藏;《福寿图》《山洪》等2幅作品被《中国邮册》组委会展览收藏;《太公钓鱼》《阿坝湿地》等2幅作品被中国艺术学会收藏;《天下太平》作品被东海舰队某部德阳舰收藏;《晨雾》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组收藏、《又是人间四月天》被中国今网收藏、《太阳》被北京大学教授袁成达收藏、《贵州恋歌》被青年歌唱家、北京天音乐道艺术团团长杨慧方收藏、《深山问道》被北京古根博格家族董事局主席、世界汉语联盟主席、资深投资家、收藏家赵兴旺收藏;《佛山舟》被上海市作家、诗人袁孟敇收藏。枚不胜举。


附:逍遥自在墨中寻 愚者境界岂能达

          -------袁竹“逍遥派”画读后刍议

袁振超 江苏

俗话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份咫尺不相识。出生于霸王故里江苏的我与五十而知天命的生肖为马的天府之国的“逍遥派”画家袁竹虽然天各一方,相隔万水千山,至今不曾见面。但通过书画为媒,却已经让我与他成了心灵相通,同气相求的君子之交。三十年前,我曾习过画,略懂点欣赏,对袁竹的画从第一次偶然观看,到后来一直关注,几乎一发表每副必看。一晃就两年有余了。每次观“逍遥派”画家袁竹画作之后,就盼望能又读到他的新作。若歇上十天半月未见,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心里堵得有点慌,便渴望他多给点机会,让我开开眼,平添幸福感。有时收到“逍遥派”画家袁竹从微信上发来的作品图片,白天事多无法静心就强忍着舍不得看,待晚上再细品慢赏,我真很感谢他让我再回平行的另一个世界……

半夜时分,醉心赏画,乱言直语已见,劝君莫见怪。

可以这么说,总体感觉袁竹的作品卓尔孤标,融汇中西,跨越古今,离套脱俗,为心灵之作,此乃真艺术也。他用本觉布局,用粗犷和抽象构架,用意境和灵感充实,大处显意,小处见实,带入感极强,呈自然,觉空灵,显逍遥,真感受世界的本来。

一、先谈袁竹作品之欣赏

欣赏袁竹的作品需要情怀、悟性丶佛性丶理解力和想象力。读过己公开发表的一些谈袁竹作品的赏析文章,略感“析文"显浅,如“抽象"没有说明作品是如何如何抽象。抽象实际是不同维度实相的叠加,有层次,有叠加,有时差,有静有动,似平面而非平面,是立体流,有点象霍金脑海中的平行宇宙,需要同时看进想进感知各个空间。我能感受到袁竹要表达的东西,我也能进入到袁竹造的那个空间。这种综合的高效本觉不好形容丶不好言语(总觉无法函概,可喻不可言,佛者曰“就是这样")就是抽象的感知。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抽象画欣赏,本觉效应有几层,不同人因经历、修养、时间、心境不同,在阅者大脑中呈现的景象而不同。初者,首先感知到的不稳定的空间层次,时清时涂,色彩显乱;再入,则是看到各层空间清晰画体(时动时静,是活的),此时的感觉象置身交错的多个三维立体中(平面画与立体画在知觉上的本质区别),各画体有穿插、扭曲、带入感;再进入,则需赏者静心入定(道者入定状态),顺欲进入兴趣的实体空间(现代的Ar、Vr、甚至cr状态),该时,理解力、想象力与画体互动,慢慢地变化呈现出你想要看到的仙境,应恭喜你来到一个纯净的真觉世界。刻时,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一切很静,很静,没有语言,没有声音,没有了动态,好象触及到世界的本来。一切的一切,多彩而清晰,很柔美,很温融,象丝一样滑,象泉点一样甜意,也象水一样软软的,象春晖微撒一样润润的,愉悦的……我无法表达,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是穿越抽象画的境界。

本人认为艺术不论作者为谁,也不讲师承有否,也不问何工具,更不论技法等等,此皆是呈现艺术过程中的媒介,无需定论之,无需关注也,唯有,只看,也只有看具体艺术本身。有人谈袁竹作品观后之言之臭,足见其悟浅,(只讲形式、外表、过程、师门丶作品之相而非性、),与之争辩好象修佛中的典故“磨瓦成镜"一样,外行永不得正道,难成正果。再好之食有人反胃,再好之精品有人难体味,名利间的反对巳与作品无关了。

二,简谈袁竹作品之“题与材"

略言几处:题很重要,是引领,是方向,是格局,也是布道,是赏画人的意境的催化剂,更是作者的“点睛"。如《蜀江荡舟》修为《“蜀江.舟》去掉动感的“荡"如何,使意境中画面更显静美,静中有动有灵(舟人),更显材意;如《空灵》,我很欣赏,也很享受那个意境,有空灵,但更感到大静大空中的强的生机,有春意,有生灵在勃发,总觉得题是景的过去;如《阳光少女》《梵音乐水》两幅画均好,意好、景好、视角更好,高角俯视,实点清析。但《阳光少女》一画天际处理有些简单,意境不遐,远山处理粗糙些,显随意了,题意与画境稍有意距。试想,高山、孤女、远眺、日丽,主题不好归纳。另,高山轮廓勾勒过满,限制了阅者的想象力,但自然风情让阅者由然而生,少女近处笔效尚佳,山腰处小景处理叫绝(模糊中的清晰)。大布局没问题,只是中间山体略显大些,多遮挡了阅者视野,且灵气不足,如若把此处“修仙透灵"就更好了;《梵音乐水》一画中“乐水"在山脚处感受充盈,很享受!但“梵音"飘渺不足,阅者不易找到落点,"音"的标识如能再明显些更好。..…当然仅是个人此时此境的感受(也许明天非然)浅见莫怪。谨此,关门心语弟莫笑,乱知凡觉喜闹闹,错评三千一味真,逍遥掌门仍正道。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KRBllXdOMK


“逍遥派”画家袁竹作品《蜀江荡舟》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KRBZdX6xIu

“逍遥派”画家袁竹作品《空灵》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KRBi44HDN2

“逍遥派”画家袁竹作品《阳光少女》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KRBevDdh7g

“逍遥派”画家袁竹作品《梵音乐水》

一有空我会穿越袁竹作品的空间。我时闹时静,喜直透本质,我认为,袁竹是大师,不必谦虚,个人观点(凭知觉)未必正确,赏后交流,不讳直言:

迷眼远看袁竹画,

抽象分解点象它。

逍遥自在墨中寻,

愚者境界岂能达。

我属兔,虽为凡体,但性为逍遥,本人还自认为能读懂袁竹及艺术。以往,本人从不曾文章评说,也未痴心妄想当什么"评论家",只是旧觉赏新品,悟上吹尘去,凡灵又清新而已。本语粗来直去,不曾打磨存精,怕有染袁竹之精品良章。如是,则罪过也。

上海作家、诗人袁孟敇为此赋诗赞道:

惺惺相惜,同气共求;


点拨到位,启迪探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