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75|评论: 15

[八卦吐槽] 坚决反对向任何猝死的人学习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2-1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坚决反对向任何猝死的人学习


            文/芗柏


安徽六安裕安区一位年仅31岁的医生方培虎,于去年12月16日凌晨在医院值班室猝死,原因是工作连轴转,积劳成疾。

当地卫计委下发文件《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倡议全区的卫生工作者向猝死者学习。不料,却遭遇医生的反感和抵触,他们表示,不学习,要好好活着。

卫计委表面上是出于好意,想树立一个典型,弘扬正能量。但实质上,却有把丧事当喜事办、掩盖责任的嫌疑。

医生不是傻子,怎能让他们学习自我牺牲、无节制加班、不怕猝死的“精神”呢?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引吗?

像这样反人性的典型宣传,不止是医生要拒绝,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大声地说:NO!!! 请不要把“80岁老人捡破烂养家”、“7岁小女孩独自撑起一个家”、“夫妻长期分离舍小家为大家”这样的人间悲剧说成是满满的正能量,也不要把“带病坚持工作”、“为了工作不回家为父亲奔丧”、“坚守岗位不回家看望家人”这样丧失人伦的极端作为先进典型。

突破了人伦底线的恭顺和尽责,多半是虚伪的表演。

解放军陆军司令员韩卫国说得好:“对于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产不照顾、家庭有难不帮助的个别官兵,不但不表扬、不宣扬,而且还要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

他在《致陆军官兵家属的一封信》中提出,三种情况必须及时请假回家——在父母生病临终时、在妻子生子临产时、在孩子升学临考时,只有没有打仗任务和确实离不开的特殊任务,都必须及时请假回家。

是的,拒绝冷血的典型,我们需要的是带着人性温度的典型。

树典型、学典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见贤思齐,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从雷锋开始,我们已经树立了很多典型:有舍身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有“拼了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有撑起“天梯学校”的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

如今,年年都评选十大感动人物、十佳模范党员、三八红旗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护士、最美环卫工人、最美楼栋长、最美乡村媳妇……

典型几乎覆盖了全社会所有的行业和领域,但国人的道德素养提高了多少呢?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收效甚微。

2016年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排名中,前十名的国家是: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新西兰;后十名的国家是印度、中国、阿富汗、刚果、泰国、乌克兰、朝鲜、墨西哥、斯里兰卡、东帝汶。

看到这样的结果,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羞愧难当。

年年树典型,年年学典型,可是在大街上,行人和电动车还是无视红灯、横冲直撞,开车随意加塞、乱打远光灯,理直气壮地碰瓷、拦截婚车敲诈钱财;看见老人小孩摔倒,都漠不关心绕道而行;公共场所不顾他人感受随意抽烟、大声喧哗、脱鞋子亮臭脚,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典型树歪了。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每个典型人物包装成理想人格的完人,本来是一个有缺点、有个人欲望和私心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事迹,却硬要进行重组、解释、拔高,并根据需求赋予新的意义。

最误导人的,就是把各种极端的事例作为典型范本强加于人、灌输与人,如开头提到的向猝死者学习、向不顾亲情者学习。

这种背离人性的宣传往往演变成虚假的作秀,甚至激励“优汰劣胜”。比如,落马的腐败分子之前是大家争相学习的先进干部,被抓的企业老板之前是风光无限的“创业典型”,当选优秀村干部的人却是村霸恶霸……

他们本是群众学习的好榜样,但其前后巨大的反差势必削弱榜样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加速社会诚信的丧失。

其次,是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淡薄。

道德建设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终究只能是瘸腿走路,难以远行。

胡适说,“一个肮脏社会,若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终会变成有人味的正常社会,道德也会回归;一个干净社会,若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没事就谈道德、无私,那么这个社会终会坠落成伪君子遍地的社会。”

当一个社会不再需要过多地强调道德建设,不再需要刻意地树典型、学典型,而是人人讲规则、讲法治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充满人情味,国民素养才会有质的提升,行善意识才会渗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猝死医生学习赞美春运,都是一种极致病态观

撰文丨墨黑纸白

在我们的宣传价值观中,总有一些是让人看了不仅啼笑皆非,甚至是让人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很令人悲伤的现象。

医生的伟大不应该体现在猝死在医院中

纸白君是昨晚听一个读者说起,这两天死了一个医生,某地医疗机构竟然发文要求当地医生们向这位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医生学习,被广大医生们抵制了的事。当纸白君找到那份宣传稿时,也着实吃了一鲸。

该文标题为《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文称:为了宣传和弘扬方培虎同志优秀的品德作风和始终如一的爱岗敬业精神,推进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加快实现健康裕安的奋斗目标……

区卫计委党组决定,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请各单位精心组织,采取学习先进材料、开展座谈讨论、撰写学习心得、践行模范行为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活动,并及时报告活动情况。

乍一看这样的学习号召似乎没有问题,但细细琢磨起那位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医生,他的优秀品德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更多的是应该体现在医术的精湛上,对病患的治疗和关心上,对生命的尊重从自己开始再体现到病患身上……

而一纸学习文件的下达,确实让医生们面对死去的同行,因为猝死在医院而成为先进,竟然还要被开座谈会讨论,还要面对死去的同行学习心得,学习还不算完,还要践行同行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的伟大?这是任何一个有人性的人都难以接受的奇葩价值观,毕竟蝼蚁尚且偷生。

一个医生的猝死,如果再是一个医术精湛,对病患尊重的医生猝死,绝对是一个医院的损失,是一群病患的损失,是一个社会人才的损失,这是需要医疗机构反思的问题,而不是拿来当做医疗政绩去宣传,去作秀,去逆价值观而玩的套路。

所以医生们会集体抗议这样的宣传文件,抗议的医生们是怎么说的?某纸媒在标题上赫然写着:“号召向过劳猝死医生学习?医生们回复:不学,要好好活。”这样的回复,在纸白君看来不仅仅比学习过劳猝死的医生伟大,并且更加充满人性,而不是充满神性或超神性得不知道什么性的,有价值且不虚伪。

人本身的价值是无穷尽的,而不是命若草芥化的

以前我们的媒体在没有被评论的大环境中,宣传说:“咱们的飞行员多么的伟大,在关键的时候也要保护,为了保护飞机舍弃逃生机会而牺牲,是伟大的,值得学习的……”这种奇葩的宣传近些年来是少了些,不仅仅是媒体的垄断日渐被打破,更重要的是评论的声音日益增加。

飞行员和飞机到底哪个更贵重?在落后、愚昧、不思进取和不图发展的大环境下,必然是认为飞机更重要,这也是我们片区惯有的人命贱于其他东西的陈旧观念产出的根源,人的价值一旦失去了意义,那么一切万物的价值也就沦为丧心病狂的地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不止于是落后国家会有的奇葩思维,曾经的英国也有这样的思维,为了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荣誉,要求舰长在军舰沉沦的时候,必须要和军舰共同沉沦……

后来英国才反省过来,为了所谓的荣誉,却要让经验娴熟的舰长放弃生命与军舰共存亡,这是对英国海军力量的极端削弱,从而放弃了没一点好处的所谓皇家海军荣誉,开始要求舰长必须保全自己的生命。

相比于英国那种为了所谓海军荣耀而产出的人命低贱的观念,我们因为意识、科技落后而产出的人命低贱观念更为可悲,因为他们可能只是曾经执拗于海军的问题上,而我们则可能执拗于各行各业,不只是飞行员,不只是医生,不只是农民工等高危险、高负荷职业上。

从这次号召向猝死医生学习而得到医生们的抗议来说,这是一次医疗行业上从业人员的思维进步,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同行的死,因为本机构的要求,就当做血馒头一样去嚼着,以前可能嚼着思考着却不敢说出来,但现在敢于说出来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得到的结果,也是走向好的方面的。

我们来看某医疗机构老大是怎么回应的,某计委回应说:“医务人员要保护自己。”当然这句话是有前置条件的,完整的话是:“相信当地卫计委的本意是号召医务人员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她同时希望医务人员在改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那么问题来了,让医生们学会保护自己,是需要我们的医疗领域加大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增加医疗行业人才的产出,并且尽可能的让学医的人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医疗知识,能够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学业完成后进入到这个领域中,而不是设置各种门槛,甚至是各种潜规则去压制这个领域的人才进入。

唯有这个领域的人才越来越多,才能降低医疗行业高负荷工作的现状,拿医疗人士猝死的事去宣传,而不是重视医疗领域出现的工作环境问题,这是赤裸裸的堕政,也是加大医患矛盾的一个元素之一。

在某计委回复之后,有网友评论说:“怎么保护?保护好自己了就会被批评不爱岗敬业,医德医风低下,没有职业道德!”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充满了矛盾,问题却始终在矛盾中被搁置在一旁得不到解决。

不要用人们的疾苦去当做一种炫耀的筹码

如果说向猝死学习是一种病态,那么赞美春运就更是一种病态了,这两天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篇文章《台媒:从春运可以看出大陆的实力有多么的强大》,文说:“除了运输人数上的惊叹以外,大陆的火车在短短十几年间已经从之前的绿皮火车到如今高铁遍布,使得大陆的春运在发客量大幅提高的同时更加井然有序,真是太强大了。”

纸白君没看到30亿人次的大迁移有什么能证明我们伟大的地方,让人们背井离乡,去遥远的城市工作,却又不能在工作的城市安家,与父母、妻子、孩子成年分局,这是一种强大的体现?强大当然在基建中可以体现,但强大更应该是在为人们产出更多地方工作机会,或者在遥远的工作城市可以安家的软实力上。

不知道这是哪家台媒唱的赞歌,不会是外销转内销吧?还有奇葩的媒体人写文赞美说:“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有“春运””,其观点认为:“春运的主力是农民工,在这2亿身份不明的农民工中,在春运的背后,确实隐含着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好处。”

观点大致如下:“1、春运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安全感。2、春运可以孕育出一些新的发展机会。3、春运可以预防城市化搞过了头。4、春运是打穿城乡两隔的团圆之月。”纸白君看着这些奇葩观点,也是忍不住想说一声:“资源分配不均、市场化不够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不值得歌颂。”

有一篇文章的观点特别好,文称:“春运,就是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安放不了肉身,肉体和灵魂互相绞撕,便有了春运。近3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当你看着这些词汇的时候,你到底在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赞美春运?说印度的城市有贫民窟,但至少他们在工作的地方,还有家的感觉,不用长途跋涉来回折腾,省去的费用和路途艰辛也会增加很多幸福感,我们的城市是没有贫民窟,只是我们的贫民窟还都在农村中而已。

高端的行业还在倡导向猝死学习,低端的行业也在倡导春运的好处,一方面是生死无常,另一方面是妻离子散,到底有什么好学习的?又有什么好赞美的?这种病态观念不能尽快破除,我们的社会进步也只能是遥遥无期。

人民日报赞美医生说:“爱岗敬业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关注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并且用一句更为高尚的话形容医生说:“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那么纸白君也为农民工们说一句话吧:“少用不辞劳苦、远奔他乡、勤劳致富这样的词汇去赞美我们的农民工,他们的辛苦需要我们看在眼里,但他们的不公待遇也需要得到重视。”

他们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大多数人民的痛苦,你们为大多数的他们而死,并不一定能让大多数的他们感动,因为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希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更希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折腾。

结语:

不向任何一个行业里的过劳死而学习,不向任何一个行业里的艰辛困苦而赞美,才能换来各个行业里的人应该有的尊严,看到各个行业里的人所存在的问题和困苦,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而不是等着问题放大了,就用学习和赞美去敷衍了事,这种极致病态需要及时自省和得到治疗,才会让我们的社会真正充满温度,充满人性,而不是充满不知道什么性的性……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向猝死医生学习体现人性光辉

年关将至,医疗圈却传来悲伤消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生方培虎于去年12月16日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31岁。然而,1月25日,裕安区卫计委一则《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引发轩然大波,医生纷纷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2月6日《解放日报》)

以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了解, 医术好的医生确实非常辛苦,除了正常工作安排,各种疑难杂症必须上阵外,名医也更有可能“多点执业”,承担双份工作。而因为目前“大锅饭”分配制度,名医在本单位的合法收入难以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也会“走穴”等级相对较低的医院。 同时,医德好的医生也非常辛苦,尤其是一些大医院里的专家门诊,医师一般都不敢喝水,因为没有时间上洗手间。

该文还透露,据2017年不完全统计,见诸媒体的医生猝死案例就有31起。可以这么说,因过劳猝死的医生,都是医术、医德相对好的医生,都被社会归类为“好人”。 因此,医院领导多关心那些医术好、医德好的医生,应该列入工作职责范围。

对于“过劳死”话题,笔者此前在《为减少过劳死,请公安领导多关心下属》一文中就曾分析过,呼吁各级领导多关心基层警察的休息权力,至少不要再鼓励基层警察“连续工作36小时”甚至更多。



而在该文中,笔者也批评过一些虚假的、拔高的、可信度极低的宣传。比如《浙江一警察3个月累计加班800小时后因车祸牺牲》一文,若按照每月工作22天计算,他连续3个月,每天就要加班12个小时。若换个算法,就是说他3个月加班的时长,相当于他人100个满满的工作日。又不是紧急状态,有这个必要、有这个可能吗?

再比如,《山西民警连续工作60小时突发脑梗,曾孩子病危不回家》一文就受到网友质疑,究竟是什么“突发性事件”让一名警察连续工作60小时,并视病危孩子于不顾?这正常吗?

说句不客气的话,目前的一些所谓“正能量”宣传,其基本思维依然停留在半个世纪前,与“互联网思维”甚至正常的人类思维相差甚远。可喜的是,有不少掌握实权的官员,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更接地气、更符合人性的新闻宣传也是不断见诸媒体。

2016年夏季,应该是“N年不遇”的大水席卷长江中下游地区,军、警在参与抗洪救灾中确实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大波“苦逼”宣传又应运而生。 但令人惊喜的是,也有一些与传统宣传方式截然相反的报道,因为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辉,反而真实地提升了军警的形象。笔者在《两则新闻凸显涉军(警)宣传进步》中,一是介绍了《央广军事微博》的报道内容,一改过去渲染官兵“吃不饱,穿不暖”仍坚守抗洪一线的宣传方式,报道称:武警合肥支队在抗洪前线为官兵精心调配伙食,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确保自给自足,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午晚餐保证六菜一汤,餐餐有水果。 确保官兵在前线战斗时吃得营养、吃得科学,补充战斗力,为打赢抗洪战斗提供强大动力。

另一则由(@中警安徽)所发的微博称:连日暴雨,芜湖特警在线广大民警奋战在抗洪一线,新警陆洲也是其中一员此时却接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他没好意思向组织请假,而是继续战斗。 但领导在发现这一情况并核实后果断命令他回家!此时他正在赶回的途中!

若是过去,甚至如今的一些媒体,依然在不顾亲情地宣传“舍小家顾大家”,将人性的一面抛之脑后。

特别令笔者欣赏的,是陆军司令员韩卫国1月28日所写致陆军官兵家属的公开信。该信中就提到了三种情况必须及时请假回家:“在父母生病临终时、在妻子生子临产时、在孩子升学临考时,只要没有打仗任务和确实离不开的特殊任务,都必须及时请假回家。”信中还指出: “对于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产不照顾、家庭有难不帮助的个别官兵,不但不表扬、不宣扬,而且还要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


对于方培虎医生猝死的原因,因为未见报道,我们也不好揣测。但从他任职丁集镇中心卫生院来看,应该不是连续手术导致过劳死。而年仅31岁的他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应该与自身身体状况原本就不是太好有关。 但他因为死在岗位上,组织上对他进行恰当的褒奖,对其亲属给予恰当的抚恤也都顺理成章。但以组织名义号召其他医护人员向他学习,就相当不妥了。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作为一名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医护人员,无论为了更多地为这个社会做些事,还是仅仅出于对家庭尽更多责任来考虑问题,都应该首先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不该做不必要的牺牲。如果自己有疾病,就不要硬撑着,该休息就休息,该治疗就治疗。如果自己不重视,而且喜欢充当英雄,社会绝不应该鼓励。因此,六安市裕安区医生纷纷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至少体现“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死扛“政治正确”的人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不向过劳猝死医生学习,是一种社会进步,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辉。

早上看到这条新闻,笔者就简单地点评了一下: 越来越多的国人已恢复正常思维,可宣传手段却未能与时俱进。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向过劳猝死医生学习体现人性的光辉

      年关将至,医疗圈却传来悲伤消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生方培虎于去年12月16日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31岁。然而,1月25日,裕安区卫计委一则《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引发轩然大波,医生纷纷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2月6日《解放日报》)

以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了解, 医术好的医生确实非常辛苦,除了正常工作安排,各种疑难杂症必须上阵外,名医也更有可能“多点执业”,承担双份工作。而因为目前“大锅饭”分配制度,名医在本单位的合法收入难以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也会“走穴”等级相对较低的医院。 同时,医德好的医生也非常辛苦,尤其是一些大医院里的专家门诊,医师一般都不敢喝水,因为没有时间上洗手间。

该文还透露,据2017年不完全统计,见诸媒体的医生猝死案例就有31起。可以这么说,因过劳猝死的医生,都是医术、医德相对好的医生,都被社会归类为“好人”。 因此,医院领导多关心那些医术好、医德好的医生,应该列入工作职责范围。

对于“过劳死”话题,笔者此前在《为减少过劳死,请公安领导多关心下属》一文中就曾分析过,呼吁各级领导多关心基层警察的休息权力,至少不要再鼓励基层警察“连续工作36小时”甚至更多。

而在该文中,笔者也批评过一些虚假的、拔高的、可信度极低的宣传。比如《浙江一警察3个月累计加班800小时后因车祸牺牲》一文,若按照每月工作22天计算,他连续3个月,每天就要加班12个小时。若换个算法,就是说他3个月加班的时长,相当于他人100个满满的工作日。又不是紧急状态,有这个必要、有这个可能吗?

再比如,《山西民警连续工作60小时突发脑梗,曾孩子病危不回家》一文就受到网友质疑,究竟是什么“突发性事件”让一名警察连续工作60小时,并视病危孩子于不顾?这正常吗?

说句不客气的话,目前的一些所谓“正能量”宣传,其基本思维依然停留在半个世纪前,与“互联网思维”甚至正常的人类思维相差甚远。可喜的是,有不少掌握实权的官员,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更接地气、更符合人性的新闻宣传也是不断见诸媒体。

2016年夏季,应该是“N年不遇”的大水席卷长江中下游地区,军、警在参与抗洪救灾中确实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大波“苦逼”宣传又应运而生。 但令人惊喜的是,也有一些与传统宣传方式截然相反的报道,因为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辉,反而真实地提升了军警的形象。笔者在《两则新闻凸显涉军(警)宣传进步》中,一是介绍了《央广军事微博》的报道内容,一改过去渲染官兵“吃不饱,穿不暖”仍坚守抗洪一线的宣传方式,报道称:武警合肥支队在抗洪前线为官兵精心调配伙食,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确保自给自足,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午晚餐保证六菜一汤,餐餐有水果。 确保官兵在前线战斗时吃得营养、吃得科学,补充战斗力,为打赢抗洪战斗提供强大动力。

另一则由(@中警安徽)所发的微博称:连日暴雨,芜湖特警在线广大民警奋战在抗洪一线,新警陆洲也是其中一员此时却接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他没好意思向组织请假,而是继续战斗。 但领导在发现这一情况并核实后果断命令他回家!此时他正在赶回的途中!

若是过去,甚至如今的一些媒体,依然在不顾亲情地宣传“舍小家顾大家”,将人性的一面抛之脑后。

特别令笔者欣赏的,是陆军司令员韩卫国1月28日所写致陆军官兵家属的公开信。该信中就提到了三种情况必须及时请假回家:“在父母生病临终时、在妻子生子临产时、在孩子升学临考时,只要没有打仗任务和确实离不开的特殊任务,都必须及时请假回家。”信中还指出: “对于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产不照顾、家庭有难不帮助的个别官兵,不但不表扬、不宣扬,而且还要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

对于方培虎医生猝死的原因,因为未见报道,我们也不好揣测。但从他任职丁集镇中心卫生院来看,应该不是连续手术导致过劳死。而年仅31岁的他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应该与自身身体状况原本就不是太好有关。 但他因为死在岗位上,组织上对他进行恰当的褒奖,对其亲属给予恰当的抚恤也都顺理成章。但以组织名义号召其他医护人员向他学习,就相当不妥了。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作为一名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医护人员,无论为了更多地为这个社会做些事,还是仅仅出于对家庭尽更多责任来考虑问题,都应该首先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不该做不必要的牺牲。如果自己有疾病,就不要硬撑着,该休息就休息,该治疗就治疗。如果自己不重视,而且喜欢充当英雄,社会绝不应该鼓励。因此,六安市裕安区医生纷纷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至少体现“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死扛“政治正确”的人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不向过劳猝死医生学习,是一种社会进步,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辉。

早上看到这条新闻,笔者就简单地点评了一下: 越来越多的国人已恢复正常思维,可宣传手段却未能与时俱进。

发表于 2018-2-1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好人长命,愿清官长任

发表于 2018-2-1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把他累死的,把这个搞清楚再说。

发表于 2018-2-18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2-1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些时候提倡的向这个那个英雄学习,但恰恰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活着,活着做更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生命与工作孰轻孰重不能前后倒置。
医生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确实令人悲痛惋惜;但确实不要宣传其他医生向他学习,留着自己有用身救更多的病人不是更好!

发表于 2018-2-22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劳逸结合

发表于 2018-2-22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表于 2018-2-22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

发表于 2018-2-2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支持!
发表于 2018-2-2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老谢的观点,但这个现象成因太难说了。

发表于 2018-2-24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发表于 2018-3-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肮脏社会,若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终会变成有人味的正常社会,道德也会回归;一个干净社会,若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没事就谈道德、无私,那么这个社会终会坠落成伪君子遍地的社会。”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