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796|评论: 2

[生活资讯] 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2-2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6449.JPG
DSC06455.JPG
      傩舞nuó wǔ源于原始巫舞,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为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者头戴面具,"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鬼"。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鬼怪之状,俗称"跳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成民间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在农事节庆时,特别是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跳傩尤甚。村民常以跳傩舞自娱自乐,延续着草根文化的命脉,被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
       傩舞的舞蹈动作原始古朴,以马步、弓步、摆拳、跳跃为主,有时还穿插翻滚、叠罗汉、排字等,在锣鼓的强烈节奏中展现出粗犷古朴的舞姿,表达驱邪祈福的愿望。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南方等地。
       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表演傩仪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
       傩乐、傩服、傩具是傩文化的重要内容,形制不一,各有特色。
2-1F21G10I2-53.jpg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中是神的载体,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有假面、神像、圣相、头盔、鬼面、脸壳等多种称呼。有的傩班面具雕刻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之气。
       原戏剧开锣戏均有跳财神节目表演,这来源于傩舞。达州民间习俗虽没有跳傩舞的传承,但保留着跳端公活动。跳端公又叫跳神,跳神人有男有女,在各地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称神汉、端公,有的称巫婆、师娘等。跳傩舞与跳端公或大同小异,只是端公无面具罢了。傩舞不是胎神,胎神意指一个人低能,神经有问题,从娘胎里带来的,所以叫做胎神,简单的解释就是在娘胎里就已经是神经病了。
       今年春节期间,离南京30公里的马鞍山市举办民俗活动表演,笔者有幸目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村民们通过跳傩舞的方式,欢度新春佳节,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傩舞队由锣鼓、童子、旗手、面具等组成,在喧嚣震天的锣鼓声中,傩舞队伍沿着解放路大街边跳边行,舞姿古朴粗犷,魅味十足。
      傩舞在达州不见,特掏出相机抓拍瞬间,以飨诸君!

DSC06453.JPG

DSC06465.JPG

DSC06478.JPG

DSC06479.JPG

DSC06512.JPG

DSC06521.JPG

DSC06522.JPG

DSC06525.JPG

其它民俗节目

DSC06432.JPG

DSC06440.JPG

DSC06445.JPG

DSC06469.JPG

DSC06486.JPG

DSC06501.JPG

DSC06530.JPG

DSC06453.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2-2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民俗文化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jljob88_01 发表于 2018-2-22 14:39
很有意思的民俗文化

感谢关注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