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各行政机关单位都要进行全年工作总结并开展评先选优的活动。每每这时免不了许多单位又会上演各式各样的故事,甚至闹剧。尤其是优秀公务员的评选,由于涉及经济政治利益,更是竞争激烈。
我个人粗浅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应该是懂法律、懂国情、懂奉献的。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应该懂的“权为民所赋”,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应该是忠于国家、忠于政府、忠于人民的人。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应该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一个政府的形象是由每一个具体的公务员的形象所组成的,一个政府的诚信体系是由一个个公务员的信用所构建的,一个政府的文明程度也是由一个个公务员执法的文明程度所决定的。我们每一个公务员都无法置身其外。一个公务员只有勇于践行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做到“知行合一”,而非口是心非,只有敢于坚定信念,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 言乏力、不言放弃,只有乐于群众工作,心头有百姓,肩上有担当,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务员。优秀公务员,在群众的心目中,应该是楷模,是榜样。
《国家公务员法》允许评选优秀公务员,我想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是为了树立公务员队伍风清气正的形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优秀公务员的评选却变味了,单位领导和属下的“人情”成了优秀公务员评选的主要条件,有个别人,工作能力业绩都一般,但因为“情商”较高,善于吹嘘迎奉,深得领导满意,理所当然成为了优秀公务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的科室在单位举足轻重,分管人事、财务等重要工作,这些人理所当然也能成为优秀公务员。这正应了人常说的“不是有为才有位,而是有位才有为。”
有些小单位,优秀公务员一直被某些核心科室负责人“霸占”;有的单位,一个科室几乎所有人在一年之内都是优秀公务员,这当然是单位的重要科室。而在单位显得无足轻重的科室,多少年却连一个优秀公务员都没有。无足轻重的科室,真没有实打实的优秀吗?事实不是这样,有的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在德、能、勤、绩、廉方面都表现不错,却十几年都当不上优秀公务员;有的人能被业务主管上级评为国家先进工作者,却在单位评不上优秀公务员;有的单位,只有有实职职务的领导,如科长、副科长才能当上优秀公务员,普通职工尽管再优秀,因默默无闻,与优秀公务员无缘.....
以上现象存在的原因大概有:一是此人的“情商”可能不高,不善于溜须拍马、拉拢人缘;二是此人所处的工作岗位微不足道;三是此人无职无权;四是单位为了平衡关系,名额有限;五是优秀公务员评选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有的搞暗箱操作。
对评选优秀公务员的个人建议:1、将年终考核、述职述廉和评选优秀公务员相挂钩,对照年初个人目标任务和年底完成情况进行评选,建议评选优秀应在公务员述职述廉之后进行;2、建议公开、公正,阳光操作,最好是公开投票、公开唱票,当场统计并宣布结果,严禁搞暗箱操作;3、接受被服务单位无记名评议,包括业务上级、本级服务对象及业务下级的评议。4、评选优秀公务员,要考虑各个层次多个方面,既要有“红花”科室,也要有“绿叶”科室;既要有领导职务的,也要考虑一般同志。5、严禁本年度受过党政纪律处分或接受警示训诫的人员成为优秀公务员。 呼吁公务员管理部门能出台更规范、更科学、更具体的评选细则,以规范优秀公务员评选流程,让更多真正优秀的人能被评选为优秀公务员,使选出的人真正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真正成为广大公务员学习的典范和榜样,从而真正实现评选优秀公务员活动的鼓励先进、激人奋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