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回归工作状态,办公室有小伙伴从家乡带来了水果,但大家吃着吃着就差点打起来了--这货到底是橘子、橙子还是柑子?为了办公室的和谐,也为了帮读者们吃得更明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柑橘家的混乱八卦史。
>>柑橘全家很可能都来自喜马拉雅山
研究认为,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印度的阿萨姆地区是柑橘起源的中心。800万年前后,地球气候剧烈变化,来自海洋的季风消失了,整个大陆变得干燥起来。为了适应干旱,柑橘的祖先走下喜马拉雅山,兵分三路,向西的出现了香橼,向东的出现了小花橙、金柑,向南行进的一支出现了柚子,一路拼杀到了澳大利亚。
>>柑橘的混乱达到了顶点
在自然界,物种之间会有一定的界限避免串种,比如猫和老虎不能产生后代。但柑橘家却没有生殖隔离的传统,任意两个品种都可以杂交出新品种,杂交出来的新品种们还能再杂交。再加上人类来添乱,常使用嫁接和芽变筛选,使得柑橘家族越加壮大。但要分辨他们,还是有规律可循。
柑橘家族有三大元老:香橼(又名香水柠檬,肉少也苦,一般入药用)、柚子(个大、水多,大家经常吃的那种)、宽皮桔(可以快速剥皮的物种)。
咱们常吃的一些柑橘的关系是这样的:
柚子+宽皮橘=橙子,橙子+宽皮橘=柑。←它们的演化特点是,比较好剥皮。
柚子+橙子=葡萄柚。←葡萄柚和柚子老奶奶的关系更近,更遗传到大个特征,所以葡萄柚普遍比柑子大个。
香橼+橙子=柠檬。←和香橼关系近的品种,遗传着香橼味道的苦涩和外表的磕磕巴巴。所以以貌取柑橘,有一定道理。
(2012年版家谱图)
(德国骨科都救不了的新版柑橘家族树。)
>>柑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柑橘家族的混乱让我们在盛夏时节可以享受冰凉的柠檬水,可以在隆冬时节围坐在火炉之旁剥丑柑,当然也可以背着柚子这种天然水果罐头去远行。
我国对柑橘的栽培和记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便有专著。与西方育种业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强劲市场刺激不同,中国的水果种植者都是自娱自乐而已。我们几乎找不出一个像海沃德猕猴桃或者纽荷尔脐橙这样霸占世界各地果园的品种。现在电子支付这么便捷,物流体系这么发达,水果市场的容量陡然增大,我们柑橘大国真的不去好好赚一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