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乐至县凉水乡。连片上百亩的青脆李树已长到一米来高,树下,农民正忙着收新一茬的榨菜。凉水乡——乐至县人均收入最低、最穷的乡镇。省道、河流自乡界两边而过,将这里隔成了一个“死角”,高低起伏的丘陵地也不利于耕种。多年来,有劳力的人都外出打工,全乡5000亩耕地,超过三分之一被撂荒。其中,金光村等3个贫困村的撂荒地最多,超过半数。 乡长蒋合文还记得,2年前他被调到这里来时,到金光村调研时被吓了一跳:大片地被撂荒,杂草长到2米多高,把房子都快遮住了。 按照脱贫攻坚、发展产业的既有经验,金光村应引入企业或种植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企业讲效益,我们这儿没路、没水、没地、也没人,哪个企业肯来?”蒋合文说,作为金光村的帮扶单位,资阳市人大曾介绍企业到金光村发展,最终都没能成功。“我们得先靠自己,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后,才能引得进企业。” “要想办法把撂荒地利用起来。”蒋合文等乡镇及村干部一合计,开荒,成为凉水乡3个贫困村要做的第一件事。“乡上和村里整合了一部分贫困村产业扶持资金,但仅够土地开荒复耕,难以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用。通过与村民协商,决定采用代耕代种模式。” 蒋合文介绍,“代耕代种”就是由贫困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与村民签订协议,将闲置土地和撂荒地进行整理,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可申请“代耕”,由合作社向其支付劳务报酬。待集体经济产生收益后再向贫困户分红,并向撂荒地农户支付一定的用地报酬。 村民秦文菊患病失去劳力,儿子在外务工,家里4亩地已撂荒多年。她毫不犹豫地就签了协议。“地撂荒太可惜了,让有能力的人去种,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我们都支持。” “虽然前期没有租金收入,但绝大多数撂荒地村民都愿意将土地无偿用于集体经济发展。”蒋合文说,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充分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以有限的资金盘活大片土地。 通过到成都龙泉驿等地考察,金光村决定将青脆李作为长效发展产业。“果蔬产值比粮食作物高3倍,一斤青脆李的批发价都达到5元,且劳动强度小。” 贫困户刘维柱说,自家种了3亩青脆李,明年就能挂果。他还帮其他村民代耕代种,每天能挣30元。目前金光村等3个贫困村约500亩撂荒地都已实现复耕,每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今年成安渝高速在金光村附近的出入口就要开通了,我们将再争取一部分资金修建农田水利设施。”蒋合文说,盘活土地仅仅是第一步,把基础搞扎实了,人聚财来老百姓才能真正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