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蓉城 花重锦官 水润天府
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中也将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成都的战略定位之一。城市总规中明确提出,成都将按照“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的理念,建设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建设公园城市,做到“推窗见山、开门见绿”,全域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老百姓最关心的绿地系统建设将如何推进?近日,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总工程师刘可佳、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陈明坤接受记者采访,详细介绍《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的研究和修编工作。
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盛景
近期目标
近期目标截止到2025年,会围绕全域增绿,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主体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远期目标
根据远期目标,到2035年,成都将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近期目标:
2025年实现人均公园绿地15.5平方米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整体。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就是城市植被,包括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及自然的植被,既有陆生群落,也有水生群落。”刘可佳介绍。
按照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成都将建立一个绿量充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国内领先、天府特色、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盛景。
据刘可佳介绍,规划分近期目标、远期目标、远景目标。近期目标截止到2025年,会围绕全域增绿,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主体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实现城市绿地率41.5%(现状36.49%),绿化覆盖率45.5%(现状41.39%),人均公园绿地15.5平方米(现状14.23平方米)。
根据远期目标,到2035年,成都将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35年之后,成都则将全面完善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以水为脉,以绿为美,以人为本,建成绿量充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不仅是风景,更是人文风貌
中心城区、东部新城将新增50座公园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城市绿地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人民生活品质的提档升级,一个极具文化韵味、景色怡人、匠心独运的生态环境,其中更是少不了成都独有的“巴蜀韵味”和“绿色园艺”。
“以三环熊猫绿道为例,熊猫元素的地面铺装等,将绿道和成都本地文化结合在一起。”陈明坤告诉记者,绿道除了生态价值,还将构筑新的消费场景。
据了解,成都绿地规划的特色和亮点可用“三性三化”来概括,其中全域性是指以全域城乡的视野,通过生态要素和绿地空间的管控及绿地指标、生态文化特色塑造的引导,构建全域绿地系统,强调显整体性;系统性是指从五级绿化体系的构建强化系统性:均衡性是从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的空间布局和分区指标管控体现均衡性。
重点化是指以龙泉山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及天府植物园等重大生态名片项目为引领凸显项目化;特色化是指以历史名园保护和园林文化传承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立体绿化增绿提质、市花芙蓉专项增量提质行动等特色化项目为抓手,塑造城市生态文化特色;功能化是指未来绿道和各种产业的结合,实现更丰富的功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需求。
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城市公园建设、小游园和微绿地建设等项目将作为重点推进。其中在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内将新增城市公园50座,形成布局均衡、级配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公园绿地体系,同时充分利用零星地块和闲置用地建设一批小游园、微绿地,近期(2025年)在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内新增小游园和微绿地400座。
“中心城区之前留下的公园数量有限,同时存在城市空间密度高等问题。”陈明坤告诉记者,“除了平面绿化,我们还采用立体绿化,利用桥梁、屋顶、阳台等立体空间增绿,提高中心城区绿量。”
随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成都市将形成“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市形态,重现天府之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旷世盛景。具体来说就是: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一年四季鲜花彩叶相伴;出门就有休闲游憩的绿地空间,出城就能看“山、水、林、田”大地景观。
“一心一网、四个增绿、一个添彩”
“花重锦官”盛景将这样重现
据介绍,城市绿化近期的工作可概括为“一心一网、四个增绿、一个添彩”。
“一心”是指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近期将加快推进龙泉山森林植被恢复,提升城市“东进”和新城新区生态能级。建成森林公园群,建设三岔湖湿地公园和天府植物园,建设森林绿道、康养步道,建成环山旅游公路及生态景观带,初步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一网”是指天府绿道和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到2025年,将完成锦江景观轴、三环路熊猫绿道、锦城绿道建设,建设森林绿道、康养步道600公里。同时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市域路网景观生态廊道、多彩通道,完善铁路网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打造机场、车站、立交枢纽等城市门户绿化景观。
“四个增绿”包括公园增绿:新建一批城市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到2025年,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400个;提升现有公园品质,保护历史名园。
滨水增绿:围绕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按规划做好两岸滨水绿化整体提升,实现滨水增绿,达到水系“绿通”;推进市域水网水系滨水生态绿化建设。
城市道路增绿:梳理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对照标准规范,增加乔木数量,科学配置乔灌草,提升绿化总量,彰显生态园林特色,到2025年,完成行道树增量提质街道180条。
小区绿化与立体绿化增绿:定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管理办法,提升居住小区绿化整体水平,到2025年,创建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90个、立体绿化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完成240余处拆墙透绿、围墙增绿及绿化景观提升项目。
“一个添彩”是指到2025年,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初步呈现“花重锦官”盛景。此外,还会加强龙门山植被提升、生态管护与修复增绿、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复建等。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