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蓬安每一天,尽在蓬安全-搜-索。
四川蓬安竟然也有一个茅台镇——金溪白酒巴碗碗,石梁沱的江团嫩闪闪:走进酒香四溢的蓬安金溪镇那些叱咤风云的如烟往事
周口夏酒是个名,金溪夏酒醉死人。人称金溪是四川的茅台镇,斜溪酒香飘四海。人们一走进金溪镇便进入了一个拥有历史的酒文化古镇。
金溪场位于县城西北,嘉陵江东岸。水路距县城26公里,公路距县城16公里。清乾隆(1736—1795)初年建场镇。
金溪镇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离周子古镇旱路16公里,离南部县的水陆码头王家镇也只有大约10多公里,两山夹一溪,称之为左青龙右北虎,风光秀丽,地势比较狭窄。从南部县王家镇行船到金溪镇,将经过祝家濠、陡崖子、邱家滩、簸箕子、邱家滩、肖家滩、李家滩、共七个滩,上行船要拉大约四个小时。从金溪镇下行至周子古镇要经过铜鼓岭、沈家滩、牛毛漩三个滩,上行船要拉大约6个多小时。
金溪镇原名叫斜溪。斜溪也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在现在的易家坝村附近的陡岩边。镇子很小,不成规模。清朝初年,金溪镇修了大石桥,在水码头处形成了一条半边街,随着“湖广填川”的人越来越多,老斜溪人也看到了这个水码头的商业价值,慢慢搬迁到了如今金溪镇的位置。
从嘉陵江边上到古镇有一百零八步梯子,一华里长的码头,船帆点点,号子声不绝于耳,渔火通夜不眠,实在是人间仙境。小小金溪镇有十多家客栈、十多家妓院,红灯照映下,缠绵丝竹声声,颇有歌舞升平的味道,铸就了它那昔日的繁华。
更有那传说中的袍哥唐某某、张某某、吴某某、唐某某挎着盒子炮,走起路来衣角扫人,威风凛凛,目不斜视,那眼睛都长到头顶上,不可一世。
在这千人小镇上,大馆子也有七八家,小酒馆无计其数。大馆子中最富盛名的那就算盛光富、唐洪政、贺寿山、谭明远、谭宗庆几家江边大餐厅。
金溪镇按文人说法颇为玲珑,玲珑中透着一股子灵气。金溪镇不仅酒香四溢,而且茶香也满镇子蹿。全镇茶馆也有十余家,最著名的有姜芙蓉、王培成、蒋学士、刘光裕、盛德辛的茶楼。
一个小镇能养活如此多的茶楼酒馆的人,会有多少南来北往的客商与船家,不用赘述,真是昔日的繁华不尽也。
贺寿山不仅开馆子,而且做鲜花饼。鲜花饼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配方独道,配料特别神秘!不外传,甚至对家人都保密。只是这神秘,连家人也没有得到真传。到如今,就算做鲜花饼来,那型那味也有天壤之别。他做的鲜花饼不仅香味特别,而且化碴,拿到手中便掉碴,进到口中便化碴,那味道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叫人终身难忘。《故事》中有鲜花饼传奇故事,读者自去体会一二。
与金溪镇发达的经济,便捷的交通相伴的是宗教文化的发达,金溪镇的古庙有王爷庙、祖石崖、万寿宫、万年楼、禹王宫、尼姑庵、大石桥庙、山观庙、洪福寺、庙儿梁,观音庙便有两座,可见当时金溪镇香火非常的旺盛。
金溪镇水好。最著名的水井要数半边月水井。水井清澈见底,冰凉、甘醇、清冽、口感回甜。其次,便是半边街的井水。真是好水酿好酒。金溪产的白酒销售上至广元,下至重庆,远近闻名。金溪镇的酒文化千年兴盛,或在于用心做人,用心做酒。金溪白酒一个最大绝窍,所有的金溪白酒不勾兑,全是货真价实。金溪白酒分头子酒、中节子酒、尾节子酒。金溪古镇酒业最兴盛时期,三五步便能见一家酒作坊,全镇大小酒作坊共有47家之多,可见规模之宏大。或者在蓬安、在南充,在四川都是屈指可数的。最著名的酒作坊有王刚旭、梁广基、梁广惠、梁广书等几家酒作坊。
金溪镇有一种名酒叫夏酒,夏酒呈红色,全镇仅有一家会烤。其老板名吴玉成,不仅烤夏酒,还会做麸醋。夏酒是吴玉成家的祖传绝技,外人都不知晓。有句民谣:金溪夏酒巴碗碗,石梁沱的江团嫩闪闪。金溪夏酒的配方:100斤高粱、15斤包谷、7斤稗子、8斤糯米外加粗糠。工艺繁复,从热水泡粮食起,蒸粮3个小时、摊粮,再进入酷池发酵5至7天,撒酒曲无论冬夏必须保持在28度,以葫芦吹响为准,3天后开池上蒸,琼浆玉液便汩汨流淌出来。
金溪的酒文化远近闻名,流传久远,享誉嘉陵江流域且至今不衰。至今金溪白酒仍远销重庆、成都、上海等地。镇上还有许多家酒厂,继续传承着金溪的酒文化。
解放后,1958年10月28日金溪至骑龙乡公路开工建设,1960年建成通车。周子镇到金溪镇的周金公路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7年铺成沥青路面,并正式通车,缩短里程约一半,仅有16公里,大大方便了金溪镇的交通。
1958年苏联专家到金溪镇专门测绘了金溪电站。2003年10月5日金溪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7年正式并网发电。
被采访人:谭华兴,男,1938年5月生,金溪镇人。
何淑芳,女,1936年8月生,金溪镇人。
唐兴俊,男,1946年生,金溪镇人。
采访人:刘成民,男,1954年3月生,蓬安县文化馆干部。
伍程鹏,男,1952年10月生,原攀钢职工。
杨又红,男,1953年11月生,蓬安县文广体局干部。
编辑:邓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