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蓝田坝 周汝洪
四川泸州长江南岸的蓝田坝,是贯穿云贵川的茶马古道(亦称川黔古道)的起点,唐时开拓,宋时繁盛。史载唐时杜甫入川,曾到泸州,在蓝田坝金鸡渡系舟,系缆处岩石被后人称为杜甫石。宋时陆游、黄山谷曾莅临蓝田坝。明清文人杨升庵、张船山、何飞凤、江国霖、何锡璠等在蓝田坝留有诗词题咏。
民国初年,蔡锷、朱德、刘伯承等在此留有革命军战迹。
民国时期茶马古道商旅繁华更盛,那时蓝田坝也是川江航道最重要码头之一。
到抗战时期,蓝田坝达到它最辉煌的历史顶点。当时由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部及沿海,中国大陆与海外的交通断绝。经川滇黔三省民众日夜奋战,将川黔古道改造成通行载重汽车的川滇公路。从此,海外援华物资,就由中缅公路、中印公路运到昆明,然后通过川滇公路运到蓝田坝,再转运抗战后方各地。戴安澜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也是在蓝田坝集结起行,开赴印度和缅甸对日作战。那时,镇上成百上千的货运汽车日夜穿梭。河边渡口,延伸入长江的坡道上,总是摆满了候渡的汽车长蛇阵。蓝田坝兵站每天都有数千将士集结奔赴抗日前线。
1944年,抗战胜利在望,为适应对日大反攻需要,中美双方决定在泸州兴建军用机场,泸州8万多民众奋战100天,建成蓝田坝军用机场。从此,由印度、缅甸经著名的驼峰航线空运来华支援中国抗战的物资部分卸在蓝田坝,再改水路到重庆,减轻了重庆机场的负担。著名的美国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的战机,从此也部分驻扎蓝田坝,从这里起飞对日作战。在那烽火连天、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期,蓝田坝成为中国西南大后方重镇之一。
1940年秋冬,从北平南迁到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博物院、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以及梁思成的中国学营造学社等文化机构,由于日寇对昆明狂轰滥炸,政府决定全部由昆明再迁往宜宾李庄,都是由昆明乘车经宣威、毕节、叙永入川到蓝田坝,再改乘轮船沿长江上行到宜宾。这些总数达1万2千人的文化人洪流中,包括有当时我国一流学者傅斯年、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董作宾、童第周、李济、梁思永、吴定良、凌纯声、夏鼐等(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都成了新中国科学界各学科大师级带头人)。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也是在1940年10月2日抱病带着孩子(11岁的梁再冰、8岁的梁从诫)和年老的母亲,挤在一辆装了30个人的大卡车中离昆明,一路颠簸来到蓝田坝,住了几晚,才登上轮船去李庄,度过她五年的李庄生涯(后来她在给美国费慰梅的信中描述了这段艰苦惊险的历程)……。
如今,历史已渐行渐远,蓝田坝光辉的史迹也日益淹没在不断冒出的高楼大厦中,而没有留下应有的印记。只有蓝田坝身旁见证了蓝田坝千百年来全部历史的长江,依然昼夜奔腾不息……。
正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但愿人们不要忘记先人们在蓝田坝的业绩啊!
2 017年3月21日汝洪草于桃园山庄书房东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