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05|评论: 0

北大网红教授离职,并不是知识变现的福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4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终于离职了,同时也意味着“副业转正”,近两年他在网络直播卖课,整体售卖超过4000万元——“副业”收入如此丰厚,北大教授的“正业”只能沦为耽误他挣钱的虚名了。
    大家都表示理解,拜金社会,有啥不理解的,只有钱是真的,除非挣了N个小目标之后,再买顶教授帽子贴金,而对于刚开始挣大钱的中青年来说,教授的荣誉和小目标相比,根本不用什么艰难的抉择。
    然而一些抡笔杆子的开始欢呼“知识变现”的时代来临了,却是想多了,也不看看自个穷成啥样,一个连版权都保护不好的社会,知识变个屁的现。
    关键不在于薛教授是“卖课的”,关键在于他卖的什么课,作为一名经济学教授,他的课就是教人挣钱的,现如今也只有这种课能卖出钱来。
    当然,“挣钱课”你不能说它不是知识,但是若用“挣钱课”来取代整个知识的概念,人类文明恐怕要哭倒在厕所。
    现实是,绝大部分的知识无法以最短路径教会人挣钱,所以绝大部分的知识根本无法变现,没有人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股评家、经济学家,其实就是所谓“知识变现”的主力军,他们不能代表知识界。
    而经济之外其他专业的教授,大都只能死守大学里那份不咸不淡的薪水,虽然学富五车,可惜肯掏钱买的不多,能上网卖课的专业,很窄很窄,几乎全都是充满功利和铜臭的领域。除了卖给成年人的经济炒股类“知识”之外,就是卖给考研大军和考职称人士的强化培训,剩下的基本是兜售给小孩子的英语、奥数、乐器等课程了,还有啥?没了。
    在这个悲哀现状之下欢呼“知识变现的春天”,脑子进水了。
    反而它恰恰是浮躁、拜金时代的铁证。中国人最怕学错了专业,最怕入错行导致清贫一生。而挣钱的热门专业又很窄很窄,前些年是金融财经,这些年又是编程,一窝蜂又一窝蜂,这种浮躁氛围,根本不是知识的福音,几乎是知识的灾难。
    对欧美国家的青年来说,没有“学错专业、入错行”这一说,自己感兴趣的就是最好的,值得自己花钱花精力去学,他自己会感到幸福,社会也不会因此而为难他。不像某些社会,严厉地惩罚那些凭兴趣求学的任性青年。
    幸福感的背后是基本保障,无论哪一行,哪怕再冷门,学好了都能顺利变现谋生,是欧美青年凭爱好选择的前提。如果一个社会畸形到只有少数行业能赚钱,那谁也无法轻松选择,只能选择先活着,去学编程吧屌丝。
    而各种门类知识变现的前提,是全体民众广泛而深入的兴趣,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只想着挣钱升职,所以才不会扎堆去买炒股、考级、考研的课程,而会广泛寻求艺术、哲学等多种多样的知识,每一个冷门的知识拥有者都能得到付费群体的支持,饿不死任何人,才能支持百花齐放的探索。
    首先要进化到一个福利保障充分、贫富差距较小、百姓心态平和的社会,才能看到这一幕。从而激发起全民探索的热情,进而形成在所有知识领域的创新和引领。不要只盯着手机互联网区块链呀,放眼到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欧美仍然是全球的火车头。
    富足平和的发达经济体,并非想象中的懒人天堂,在很多中国人不关心的专业领域,仍然是全球创新的引擎,看看诺奖名单就知道了。
    如果这些国家的民众也有房价、教育、医疗等N座大山,没有几千万根本活不出个人样,那肯定老百姓也都忙着去买炒股炒房的课程,肯定也都奉行着金钱唯一的成功标准,那些冷门教授不光卖不出课程,也别想着目前丰厚的薪水了。
    外国大学高薪养着大批冷门知识的专家,这才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库。
    而畸形的“知识变现”只能强化一窝蜂的恶性循环,继续酿造我们知识体系的短板,富的富死,穷的穷死,冷门专业不光卖不出钱,甚至免费都招不到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作为国家来说也一样,如果以为GDP第一就能领到世界,未免想的太简单了点。一枝独秀再强悍,也不如成千上万根细细的钢索,才能拉得起巨大的桥梁。
纸上建筑 于 2018/3/13 11:11:0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